「要同化一個民族,絕不是簡單的事情。」
慶忌看着對面坐着的太子恆以及吳基,語重心長的道:「二十年前,天下還未大一統的時候,在大吳的土地上,生活着吳人、楚人、越人、齊人、秦人等等。」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每個諸侯國都有着自己的風俗習慣,甚至是文字、貨幣、度量衡等等。」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炎黃子孫。二三子皆為華夏人。」
「即便是這樣,朕還是經過了三十餘年的奮戰,勵精圖治,苦心孤詣,這才掃滅列國,使散落紛亂的國家熔鑄成了大一統的國朝。」
頓了一下,慶忌不得不感慨萬千的道:「這個過程,朕花了很多年,太久太久,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
「在我大吳的土地上,所有人都寫着一樣的文字,說着一樣的語言,用着一樣的貨幣,不分彼此。」
「但是子民們,已經打從心裏認同自己是吳人嗎?未必,至少不全是這樣。」
慶忌自嘲的一笑,道:「還是有些冥頑不靈的叛逆分子,試圖顛覆大吳,恢復故國。」
吳基正色道:「皇祖父,這些叛逆的陰謀不會得逞。當今天下,國泰民安,黎庶們豐衣足食,哪裏會冒着生命危險造反?」
「不錯。」
慶忌點了點頭道:「黎庶,我大吳的黎庶都是淳樸之人。但凡有一口飯吃,不至於食不果腹,他們都不會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造反……」
「但,基兒,朕想告訴你們的是,朕使天下大一統,四海為一家,對象是同宗同源的華夏人,尚且如此艱難,更何況是那些藩王國?」
「帝國現在有八十個藩王國,其中生活的民族不可計數,大大小小几千個,要融合他們,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吳人,認可自己是吳人,談何容易?」
吳基沉吟片刻後,說道:「皇祖父,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是數十年,也可能是上百年,甚至是幾百年之久。」
「難說。」
慶忌輕笑一聲道:「大吳治下的八十個藩王國,現在都沒有強迫其臣民移風易俗,只是改幣制,學吳語,寫吳字,從小做起,這已經難能可貴了。」
在對待被征服的民族中,慶忌採取的是懷柔政策。
剛柔並濟,恩威並施。
這就是慶忌為何沒有在波斯、呂底亞、馬其頓等地區推行郡縣制,或者行省制的重要原因。
大吳八十個藩王國,這卿相大臣的位置何其之多?
寧為雞首,不做鳳尾。
正是這樣的道理。
一個郡的郡守跟一個藩王國的丞相,兩相比較之下,郡守自然是相形見絀的。
在大吳征服的無數王國、城邦當中,不乏舊貴族。
大吳需要這些人維繫當地的統治,也要適當的利用一下他們,鞏固藩王國自身的統治。
有利益關係作為紐帶,大吳藩王國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對於每個藩王國,慶忌的要求都是學吳字,習吳語,使用帝國的貨幣,使用帝國的度量衡,然後讓士子們到各個藩王國遊學,開壇講學,招收弟子,傳道受業解惑。
在潛移默化中移風易俗!
慶忌的這種懷柔政策,總的來說是潤物細無聲。
不過,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時至今日,已經有藩王國內許多的本地貴族大臣及其家眷,為了迎合帝國,而主動學習吳語,寫吳字,穿着吳人的衣裳,帶着吳人的南冠。
除了膚色、口音不同,他們跟真正的吳國人別無二致了。
上行下效。
若是長此以往,各個藩王國內的異族人被同化,成為吳帝國真正的一份子,也只是時間問題。
歷史上存在了十三年,曇花一現的亞歷山大帝國,尚且有那麼多的影響力,更何況是吳帝國?
「皇祖父,若果真如此,孫兒就不削藩了。」
吳基不由得低下了頭。
作為權力欲望
第1083章 寧為雞首不做鳳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