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點,《採桑女》正式開演。
隨着舞台兩側配樂師傅們的伴奏聲的響起,在絕佳的舞台光效下,伴隨着馮靈一聲悽苦的爹,採桑女的故事正式拉開了序幕。
一樓觀眾席間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舞台上。《採桑女》的演員數不多,置景也非常簡單,可偏偏戲院重新裝修後舞台大了不止一倍,如果編排不夠合理的話,會顯得舞台非常空曠。
當然,《採桑女》的演出不會有這個問題。
馮靈如果連這點小問題都搞不定的話,她在馮家班當台柱子等那些年唱的戲就算是白唱了。
相較於1樓觀眾席的安靜,二樓包廂相對來說就要嘈雜一些。坐在同一個包廂里的都是自己人,小聲點評幾句也不會妨礙到邊上的人聽戲,說起話來自然就無所顧忌。
「這劇院的燈光有點東西。」劇院老闆中的最強關係戶葛宏道。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坐在1樓的演員和業內從業者們大多更關心戲曲的質量和演員的水平,2樓各個包廂里的劇院老闆們則更關心劇院的裝修,劇院的各項設施。
反正三星裝修不花錢,汪杏花在照着故宮設計劇院,妄圖用漢白玉鋪地,黃花梨木做柵欄瘋狂卡牌遊戲羊毛的同時,也沒有忘了現代劇院應該配備的硬件設備。
舞枱燈光就是其中之一。
汪杏花在完成戲院的設計方案的時候戲團還沒有出去巡演,那個時候她見識到的最大的戲院是北平的幾家大劇院。秉承着反正不要錢,別人有的我要有,別人沒有的我也要有的精神,汪杏花基本上是照葫蘆畫瓢,在北平各大劇院設施的基礎上於互聯網上搜索了一下,找到了她能找到的最貴的設施一股腦的全安了。
這一薅羊毛的行為,讓劇院的設施鳥槍換炮,直逼頂級大劇院。
一齣戲,戲本子很重要,演員很重要,舞台和配套的設施同樣重要。
以燈光為例,古代戲曲演出通常都是露天或者半露天,為的就是用自然光作為光源。如果是夜間演出,就會在舞台兩側掛滿大燈籠作為人造光源,到後面直接演變出了燈彩戲。
汪杏花還活着的時候,她所在的世界就已經有電燈了。但由於通電要花錢,電燈本身要花錢,電費更是貴到讓汪班主心痛得無法呼吸,所以那時候的戲院是沒有電燈的。
戲台也不是在全封閉的室內建築里,戲台本身是露天的。戲院的結構是四周是建築,中間空曠的類似於院子的地方是戲台,觀眾在樓里看戲,演員曬着太陽演出。
晚上要演出就點蠟燭,蠟燭圍着戲台放一圈,里三層外三層的放。燭光照美人,汪平修靠着這個辦法,幫不少戲班子裏年輕漂亮且唱得不是很好的,不想靠唱戲吃飯,只想換個賽道去有錢人家當姨太太的成員實現夢想。
用蠟燭當舞台光效,這都是沒電燈時期幹的事。
現在隨着科技的發展,舞枱燈的種類細分都能分出十幾種,燈光特效能玩的花活自然也是越來越多。
但這都是有代價的。
代價就是——錢。
好的燈光,得砸錢。
葛宏經營的方圓劇院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在魔都打出一定的名聲,成為大家口中的新開的大劇院?
因為他砸錢。
砸了很多錢。
其中還有很多錢是冤枉錢。
也正是因為葛宏花過冤枉錢,他才知道現在舞台上想打出這樣的光效得花多少冤枉錢。
這麼說吧,在《採桑女》正式演出之前,葛宏以為自己是劇院圈子知名冤大頭。
方圓劇院劇場多,劇場大,設施好,設施貴,貴到性價比極低,貴到現在葛宏想一想自己當初買那些設備時的心路歷程都想抽自己兩嘴巴子的程度。
現在葛宏覺得自己還行。
他當時沒想買的那些更貴的設備有人幫他買了。
他當時沒有看到的效果,現在也看到了。
效果很好,但如果這麼好的效果是在價錢翻一倍的基礎上的話葛宏覺得大可不必。
葛宏看看包間裏的裝修,想想之前進來的時候看到的整個劇
第五百三十一章 商業片和文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