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絕無意見!」
聽到朱瞻基的話,夏原吉和蹇義想也不想就搖了搖頭。
這特碼誰敢有意見?
報紙很明顯就是為了輔助宣揚朝廷政策的手段。
而且民間本來也有邸報的存在,這位太孫殿下更是說了免費將報紙送給大明的百姓,這東西又不涉及盈利,那就成了善政,
別說他們本來就沒想過反對了,就算想反對, 他們也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難不成還要反對天下的讀書人了解國家大事?
這消息傳出去了,哪怕是不用宣傳,估計都得被人指着鼻子罵吧?
兩人的反應都在朱瞻基意料之內。
主要是夏原吉現在和他關係也不錯,加上新鹽的事情,夏原吉更是於情於理都會支持他。
而蹇義就更加簡單了,蹇義其實還有一個差事, 那就是太子詹事。
太子詹事這個職務一來是輔導太子,二來則是替皇帝傳話的, 可以說把蹇義算作太子黨都不為過。
而有了這兩人首肯,朱瞻基心裏這下最後一點顧慮也算是放下了。
六部最重要的無非就是戶部,吏部,以及兵部。
至於禮部,刑部,工部,這三個部門話語權是遠遠不及這三個部門的。
而現在夏原吉站在了他這邊,兵部的金忠雖然病重,但是楊士奇代兵部尚書,也是站在他這邊的。
他唯一拿捏不準的就剩下這個蹇義了。
畢竟吏部號稱六部之首,吏部尚書更是號稱天官,位高權重,可不是說說。
不過蹇義這個人他還是了解的, 自家老祖宗都夸這人老實,有能力。
為了把蹇義留給建文, 特意把蹇義在身邊留了足足九年, 只不過朱允炆雖然知道老頭的心思, 也給蹇義升了官,但是就是不用蹇義。
把蹇義一直邊緣化, 齊泰,黃子澄當道,上馬就是各種各種改革,這才導致蹇義與建文離心離德,自家皇爺爺進應天后,蹇義也沒有絲毫猶豫就主動投靠了過來。
「既然兩位尚書都沒有意見,那咱們就再說說別的事吧!」
朱瞻基笑笑,然後繼續道:
「李時勉一事讓我對國子監很失望,為人師表者,卻是個爭名逐利的反覆小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別說是老師和學生了,這讓我對於由李時勉這個人教導出來的學生能力品行也不得不有所懷疑。」
朱瞻基說着,看了夏原吉和蹇義兩人一眼,然後才道:
「所以我有個想法,想要和二位尚書商議一下。」
朱瞻基這話落下來,夏原吉和蹇義兩人臉上露出一分苦笑。
說起來他兩原本就是來打聽個事情而已。
現在倒好,這位皇太孫可真是抓住了機會,這是不把兩人徹底拖下水都不罷休了。
聽到朱瞻基提到國子監,兩人哪裏還不明白,一個李時勉已經滿足不了這位太孫的胃口了。
這是直接把目標都對準了整個國子監了。
偏偏兩人還沒有理由反駁,畢竟李時勉自己把把柄送到了這位太孫手裏,
當老師的是個反覆無常,爭名逐利的小人,質疑這種人教出來的學生,
這位太孫殿下借題發揮,再恰當不過了。
「請太孫殿下明言!」
兩人對視一眼,眼中均有些無奈。
早知道這結果,打死他們他們都不來打聽什麼事情了。
「嗯,其實說起來,這還是我最近讀書時讀到先秦時的《孟子》一書時,讓我有感而發啊!」
朱瞻基故作感慨的樣子,一頓緬懷後,這才念道:「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朱瞻基背完,也不管有些懵逼的夏原吉和蹇義,繼續道:「這話讓我震耳發聵,再想想國子監現狀,我覺得國子監不能在這麼安逸下去了,否則這些大明未來的棟樑,一直生活在安樂中,沒有敵國外患,他們就不知道進取,我大
第六十三章:夏原吉:太孫殿下不差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