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太表示很不解:「好歹是堂堂晉王,怎麼會···?」
聽着,怎麼感覺和他們以前村里那個被兒媳逼得只能住村尾破屋的寡婦這麼像?!
這個祈寶兒還真知道,但可惜的是不能和她爺她奶分享。筆神閣 m.bishenge。com
消息的來源,就是那個在宮裏四處浪的啟明帝。
——依着啟明帝自個說的,幾個兒女中,其實他更偏寵於第一任晉王。
不單單是因為第一任晉王是他的老來子,更是因為第一任晉王為人忠厚仁德,事事以百姓為先。
若是他能為帝,必是一個仁德之君。
只是吧,也正是因為第一任晉王的性子太過仁善,他反而並不適合帝王之位。
啟明帝曾這樣對祈寶兒說:「朕偏寵於老十四,這讓老五對老十四一直都心有芥蒂。
若非老十四救過老五一命,老五為彰顯兄友弟恭之美名的又是讓晉王之位世襲罔替又是給老十四封地,老十四估計都活不到因傷離開軍一隊那天。
這些老十四心裏也都門兒清着,只是老十四顧念着老五是他的兄長,顧念着若是他起兵百姓會遭殃,他在傷後,便自願退了一步的去了封地。」
在麒麟國,有封地的人並沒有權利干涉封地內的內正,唯一能享有的僅只是從封地所得到的兩成賦稅。
這樣一來,他一退回封地,皇上對他多少也會放心不少,至少殺心會逐漸的消散。
再看他們去了封地後僅只是自個安安分分的過着自個的生活,時間一久,皇上也便徹底的放心了。
不能說第一任晉王的選擇是錯,祈寶兒覺得,相反着,其實他的選擇才是當時他那處境需做出來的最正確的選擇。
他保全的不僅是他自己的家人,還保全了跟隨着他的人及他們家人的安全。
就是吧,第一任晉王過於仁善,回了封地之後,他所帶的家產都分給了曾經忠心於他的下屬們,只留下極小的一部分給自己家人。
這是對外。
對內,他教育家人也是以仁德為本,所以一個個兒子被他教得做事都是萬事以仁德為主。
當時晉王在家在當地可是美名遠揚,真正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外盡善盡德,內里仁愛互助。
因而,就算是第一任晉王去逝後其中一個兒子繼承了王位,對其它的兄弟姐妹們依舊是多番照顧着,封地得來的賦稅也未獨佔,而是與兄弟們共享。
聽着很美好是不是?
可這美好的前提,是要建立在人品上的。
第一任第二任晉王都沒出問題,只是一任一任的下去,漸漸的,人心是會變的。
現在的晉王,不過是名頭好聽罷了;真實里,他呀,就是那個領了賦稅後再分發給其它人的中間人。
所以啟明帝才會瞧着晉王一脈怒其不爭,時不時都會在祈寶兒面前叨叨他們幾句。
不是罵繼承了晉王之位的立不起來,就是罵其它人不是個玩藝兒。
…祈老頭嘆了口氣,「晉王又怎麼了?以前的晉王不做為,到他手裏,他若是想改變,同一脈的其它人則全會被成他的敵人。
晉王一脈一沒人在朝中掌權,二沒人在軍中有兵,除了晉王的名頭外,他就跟咱老百姓沒大差別。
你尋思尋思,咱們是不是做啥事都要顧着點族裏?」
被家族給趕出去都是件要了命的事,何況是和家族為敵?
田老太一琢磨,還真就是這個理。
祈寶兒這時問道:「爺,老晉王是不準備將幾個孫子孫女給培養起來?」
最近她爺浪得很,認識了許多的老頭,老晉王就是其中一個。
更是因為兩府就在對門,一堆老頭中,她爺和老晉王的關係算是最好。y
祈老頭咬了口煮玉米邊嚼邊點頭,含糊着說:「老晉王沒準備把晉王之位傳給三兒子。
可是他家老大老2都太孬,老大憨傻,一心只知道種地,娶個媳婦還是攪家精;老2性子軟又是個扒耳朵,偏他媳婦心裏裝的只有娘家。
他家老三倒是爭
第687話、是聰明還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