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但至少現在,農學社幫助自己推廣農學知識,以及拓展耕牛的市場卻完全沒問題。筆神閣 m.bishenge.com
所以因草種計劃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幽州牧場,經過兩年適應開始逐漸形成起來。
對比起傳統的遊牧畜牧業,純粹依靠草原,山地草場作為放牧地點,遊牧牧民只能趕着牲畜進行放牧,相對來說投入成本低,產出低,抗風險能力更低。
常常一場風暴,就很可能會讓模樣的大群牲畜病死。
哪怕整個秋天時讓大量牲畜吃得膘肥體壯,但每年過冬,依舊有牲畜凍死。
這對草原畜牧業幾乎是不可能避免的情況,否則也不會只要中原王朝一衰弱,那草原遊牧民族一旦遭受雪災,基本上都會來中原搶劫一波,可謂是草原文明不可避免的侵略性。
但隨着《草種計劃》的執行,牧草成功在北方地區種植收割,大量給牛羊使用的糧食能夠做到如同農耕文明的糧食般春種秋收,冬天更能把這些牧草製作成青儲,讓牛羊哪怕在冬天也能穩定吃到營養豐富的草料,這就非常關鍵了。
因為有了這,就不用靠着蒙古包進行追逐水草而居。
而是能給牛羊就地建設起在冬天防風禦寒的廠房,甚至來一套火炕保證牛羊體溫。
反正煤炭行業被李泰所掌控,比較起煤炭的消耗,總比牛羊直接凍死好。
的確,遊牧畜牧業在畜種前期,尤其逐水草而居的過程中,成本肯定低於《草種計劃》而逐漸形成的有點現代影子的牧場養殖業。
但每年到了冬天就會降臨一次真正的考驗。
每年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畜牧業的牧民每年到了冬天就只能聽天由命。
但走牧場養殖業路子的牧民,只要積蓄足夠青儲,那就能安安穩穩的度過冬天。
不說要走什麼良種繁殖或畜牧專業化,甚至研究乳製品道路,單單是這就對草原的畜牧業形成了降維打擊。
而現在,王玄策根據《草種計劃》不斷馴養的牲畜,便源源不斷證明李泰所提出的《草種計劃》的可行性,並以畜牧業的牧牛不斷補充朝廷所需要的耕牛。
說實話,這就是最直接的生產力的提升,尤其對大唐這麼個缺少勞動力的時代來說。
不說什麼針不針對異族,大唐本身因為人口實在太少了,太需要勞動力的補充了。
「等到今年過後,河南那邊購入大量耕牛後,自己也可以順勢跟朝廷說一聲,《草種計劃》算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要不要在陰山以北進行全面實驗,就看朝廷的了!」
李泰心中慢慢的計算着,感覺單因為這件事情,自己說不定就會被調回朝廷了!
說實話,李泰真心覺得自己回到朝廷去不是什麼難事。
不論是《草種計劃》,食鹽價格,甚至未來的遠洋捕魚帶來的豐厚利益,只要自己的政策影響到中央的整體計劃,那自己就必然會被召回長安去。
因為這東西太賺錢了,賺錢到只有拿在國家手中才能放心。
這點莫說在封建國家,就算現代也是一樣的,除了民生產業以外,其他任何利益超過了萬億的產業,那都會被政府拿在手中,而不是開放出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煙草。
這無關什麼自由不自由,只是任何統治國家的階級都是會吃這最肥美的一口肉。
所以,在自己的《草種計劃》成功後,那對朝廷來說,所看到的是什麼,那就是一片龐大得恐怖的藍海。
陰山以北的土地,不再是在中原儒生口中不能耕種的廢土,而是真正能夠讓鐵勒薛延陀等等的異族部落全部成為華夏百姓,真正完成教化的大功業。
畢竟耕種牧草與耕種小麥有什麼區別嗎?
只要讓遊牧民族不再遊牧,而是讓他們停下來修建城池,那自然而然從草原文明變成農耕文明,成為華夏的一份子。
而這計劃真執行,那執行者最佳選擇肯定是王玄策,同時朝廷也會像是修建運河一樣派遣一位重臣負責領導,以及協調異族的各方事態。
同時李泰這個最初提出《草種計劃》的人,要麼被調度到中樞,成
第二百二十章 觀風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