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自笑了一番後,朱勁松又將目光投向了柯志明:「歐羅巴那邊還有甚麼消息沒?倘若沒有的話,接下來就說說咱們大明自己的事兒。」
柯志明躬身拜道:「啟奏陛下,歐羅巴那邊兒……還是有一些事兒的。」
不待朱勁松發問,柯志明便直接說了下去:「海外有一大島,荷蘭人稱之為新荷蘭,英格蘭人稱之為新南威爾斯,如今已有近萬英格蘭人遷往那裏,舊港布政使司和蘭芳布政使司那邊也有許多商人前往。」
聽到大島這兩個字,朱勁松頓時暗恨自個兒豬腦子,穿越過來這麼長時間,居然忘了澳大利亞這麼一塊好地方了——孤懸海上的地理環境,一塊大陸的面積,豐富的礦藏資源,不把這地方弄到大明手裏,這簡直就是對子孫後代的犯罪!
至於說近萬的英格蘭殖民者……大明興許會多一些勞工?
只是轉念一想,朱勁松又感覺有些蛋疼。
率先發現澳大利亞的西班人不值得考慮,荷蘭人跟英格蘭人也同樣不用顧忌,大明隨便從舊港布政使司或者蘭芳布政使司那邊調一些軍隊過去就能搞定。
問題的關鍵之處在於大明並沒有足夠的人口可以遷往澳大利亞,畢竟澳大利亞是一塊大陸,遷移十萬二十萬百姓別說佔領整個澳大利亞了,最大的可能是連個水花兒都濺不起來。
正當朱勁松琢磨着該怎麼樣才能把澳大利亞弄到手裏的時候,柯志明卻又接着說道:「除此之外,歐羅巴那邊包括沙鵝、傻賊鷹、法蘭西和英格蘭乃至於西崑侖和奧斯曼等地都普遍出現了糧食減產的情況,目前歐羅巴那邊兒糧價飛漲。」
朱勁松嗯了一聲,問道:「糧價飛漲?減產的很厲害?咱們大明的糧食儲備呢?」
被朱勁松這麼一問,在場的曾誠和劉懷文等一眾大佬們頓時有一種想要吐槽卻又不知從何吐起的糾結。
歐羅巴那邊兒為什麼會出現糧價飛漲的情況?不就是因為您老人家一個勁兒的收購糧食?
糧食減產?除了某些沙雕國家鏟了糧食種福壽膏之外,最大的原因不就是因為您老人家一直在挑動歐羅巴各國開片?
只是吐槽歸吐槽,面對朱勁松的問題,劉懷文還是老老實實的躬身答道:「啟奏陛下,咱們大明的糧價一直都很平穩,畢竟收購來的那些糧食都用做了儲備糧,國庫往年淘汰下來的糧食也都用在了飼料和釀酒等方面,並沒有直接流入民間,不會影響到民間的糧價。」
「至於儲備方面,陛下也可以放心——咱們大明目前儲備下的糧食,足夠全大明五萬萬百姓敞開肚皮吃上一年所需,倘若節省一些,再配合當年的秋收,便是支撐三年也不在話下。」
「只是……」
劉懷文吭吭哧哧的說道:「只是每年都要興建大量的糧倉,花費的也實在太多了些。」
朱勁松頓時就被劉懷文給氣笑了:「怎麼着,興建糧食還要朕的內帑支援你們國庫不成?」
懟了劉懷文一句後,朱勁松又曲指敲了敲桌子:「咱們大明的糧價也該漲一漲了——據朕所知,現在大明百姓因為種糧食賺到的錢遠不如做工賺到的錢多,以至於很多百姓已經打算放棄種地?」
這話說的其實就很不要臉了。
大明的糧價為什麼一直沒有上漲?
理論上來說,從朱勁松正式登基稱帝的那一天開始,大明的糧價就應該穩步一漲,直到一個合理的區間之後才會慢慢停下。
所謂的合理區間,就是百姓種糧食不僅僅能夠滿足一家人的溫飽,更應該賺到錢,能夠讓一家人的生活條件變好,起碼不應該比工坊里做工的收入低才對。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大明的糧價一直都沒有上漲過,哪怕大明之外的糧價已經飛上了天,戶部下屬機構通過其他國家收購糧食的價格都已經遠高於大明本身的糧價,大明的糧價也沒怎麼上漲。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就是因為朝廷一直在干涉大明的糧價——糧價上漲,朝廷就放出一批儲備糧來打壓糧價,糧價一旦下跌,朝廷又會大筆收購糧食,從而保證糧價的平穩。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將百姓種糧食的收入控制在比工坊做工更低一些的層面,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