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將品級改變一下,形成了與後世職級相同的雙軌制,那就是各級官員按照資歷身份不同分為不同品級,就算同樣職務的行政官員,也不一定是同一品級,這樣就很好的區別了出身不同的官員。
明清時期這種雙軌制度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將九品更加細化成十八個品級。國家明文規定各級官員的品級多少,同時規定多少品級享受什麼待遇。比如三公就是正一品,享受親王的待遇,六部尚書為正二品,各省巡撫為從二品,布政使、按察使等省級官員為正三品或從三品,副省級城市的知府為正四品,比如蘇州、杭州、揚州等等,普通府的知府為從四品,知州為正五品從五品不等,知縣中上縣為從六品,普通知縣為正七品。
正七品以上是國家承認的官員,也就是中進士後擔任的最低等級官員,從從七品往下就不是官了,而是稱為吏,比如從七品的縣丞,正八品的主簿,從八品的典史,正九品的巡檢司、稅關大使,從九品的驛丞等等,這些人還是國家承認的公務員,每月的工資由國家發放,剩下那些沒有品級的稱為不入流,比如縣衙的三班衙役、巡檢司的弓兵步兵、驛站的驛丁等等,他們國家不給撥款,但是承認其編制,只是資金需要地方政府自己解決,與後世的自收自支事業編差不多。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什麼白身、長隨、庫子、倉老、倉斗、門子、禁子、巡攔、廚子、膳夫、館夫等等,這些大概與後世公益崗臨時工差不多,都是地方開支的地方糧票。
所以李自成的驛丁雖然不起眼,但卻是實打實的事業編制,吃國家飯的,崇禎上位一封聖旨就把李自成開了,好好的事業編鐵飯碗沒了,自然人家要跟你急!
後世的行政制度和九品十八級也差不多,不過分的更細些罷了!硬套的話也能套進九品十八級中,比如國家級就是正一品正二品,省部級就是正三品正四品,廳局級是正五品正六品,縣處級是正七品,鄉鎮科級是正八品,趙福祥在後世擔任的股級文教助理,就是正九品了!
當然這只是類比,後世的行政級別比九品制繁瑣的多,從上到下一共分為二十四級,比如國家級副職分為四級至二級,省部級正職分為八級至四級,以此類推一直到最後的股級。比如趙福祥在後世雖然是股級公務員,但因為在鄉鎮工作時間長,所以評定為行政二十三級,也就是領着鄉鎮副職的工資,按照他的年紀,在不犯錯誤的前提下,混到退休能混到鄉鎮正職的工資,每月到手應該將近六千元左右。
趙福祥現在聽說自己混的還不如後世,心中有些生氣,問道:「趙老弟,哥哥可是國子監的監生,怎能讓我去當個從九品的小官羞辱我?」
趙德光笑道:「老哥,這都是大司馬安排的,具體為啥小弟就不知道了!」
趙德光說完看了看周圍,然後低聲說道:「老哥,您既然是虞山先生的學生,怎麼跑到兵部來了?這不是找不自在嗎?去禮部多好,有貴恩師罩着自然過的逍遙!」
趙福祥心中暗罵,錢謙益說話好使還用得着老子去求阮大鋮嗎?只是沒想到阮大鋮給自己弄了這麼一個小官,估計想要羞辱錢謙益了!
這時候趙福祥心中隱約有些明白阮大鋮為何這麼安排了,一定是拿自己去羞辱錢謙益,你老錢學問這麼好,老子就把你學生安排一個小官,看你丟不丟人!
趙福祥合計過來連當官的心思都沒有了,畢竟他在瓊州大小也是個土地族,在海甸島上那一畝三分地還是說了算的,現在跑到南京成了股級干
部,換誰也接受不了!
不過那個趙德光倒是挺健談,大概趙福祥給的銀子讓他十分滿意,在前面引路的時候順便還把同文館的情況介紹了一遍,趙福祥聽到同文館主要負責什麼後,馬上更加沒了當官的心情。
按照趙福祥的字面理解,同文館應該跟文字有關,估計是後世那種各部委下設的出版社、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