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就說明有青魚之類的小魚來到海面覓食了。
在人類的肉眼看不見的海下,鱈魚和底棲魚類一定正在張着大嘴等着伺機捕食這些小魚。
過去的漁民,可不僅僅只是漁民。
經年累月的打魚生活讓他們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領,他們個個都是優秀的領航員、水手,甚至是生物學家、測量學家、機械工程師、紡織工和裁縫。
然而這些古老的經驗和技術在現代科技手段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這種變化,主要出現在蒸汽機發明以後,漁業以極其恐怖的速度飛速發展,蒸汽拖網漁船成了普遍作業的船隻。
上上世紀末期,比蒸汽機更高效的柴油機拖網船又出現了。
機械動力直接取代了傳統的帆和槳,讓捕撈規模可以無限擴張下去。
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聲波定位儀和飛航遙測器又被應用到了漁業中,幫助人們更加準確地搜尋魚群,主動追擊。
李軒就曾見識過一款聲納探測器。
那款探測器,能準確探測到數千米深的海底,甚至能夠精準判斷魚群的大小,乃至是種類。
這些探測器,被廣發運用到了現代捕魚業中後。
那些拖網漁船隻消移動到魚群所在的位置,就能輕而易舉將那裏的魚群和生物一網打盡,其作用效果,簡直不亞於李軒的章魚分身。
當然,也是有一點區別的。
就是李軒的章魚分身,在水底看得更遠,而且可以主動尋找漁獲,或者驅趕魚群。
而那些探測器,只有在漁船恰好靠近魚群了,才能夠感受到。
饒是這樣,這探測器的出現,對漁業來說,完全是一場更新換代了。
就這樣,捕魚的速度越來越快,效率越來越高,但收穫的鱈魚質量卻越來越差,很多魚還沒有成熟就被打撈上來,運到市場販賣。
鱈魚族群的繁衍壯大需要漫長的時間,而貪婪的人類根本等不及給它們休養生息的機會。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種很恐怖的魚類殺手,也就是流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