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悄然流行着一句話「中日之間友好靠韓國,中韓之間友好靠日本,韓日之間友好靠中國。⊙,」
這一句話濃縮了東亞三國之間,複雜又獨特的情緒。簡單說,既是因為三國歷史上的恩怨和現實中的競爭關係,互相之間是有情緒的。與此同時,世界上又很難存在純粹的競爭,跟競爭關係並行的自然又是合作關係。
既合作又競爭,既是新時代世界的主旋律。東亞三國之間複雜的關係,自然也是包含在這個主旋律中。
實際上,以商業競爭角度來看,中日韓的產業格局也非常的類似。比如,強勢的鋼鐵、造船、機械、重工、電子、家電……這些產業,全都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有競爭對手起來了,原來佔據優勢的地區就會衰退。
原本的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開始,韓國既是乘着日本一部分產業成本高企不再具備競爭力,模仿日本的產品以低價優勢搶奪市場。
當然了,後來的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硬生生的擠入國際市場,從出口簡單的服裝、玩具之類的產品,逐漸的開始搶奪高附加值的電子產品和家電產品的市場份額。從過去,中國市場主要是海外巨頭傾銷的市場,轉變成為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國。
以家電產品而言,在八九十年代,中韓兩國的產品市場份額跟日本產品相比拍馬也是不及的。但時至今日,原本如日中天的日本家電品牌,在全球市場上演節節敗退的現象。
從以前商場裏面擺滿貨架,電視、空調、手機等等各種商品都佔據市場主流地位。漸漸的發展到了從市場邊緣化,全球市場上更常見的家電和電子產品反而是中國和韓國的品牌。
當然了,幾十年前很多人提出抵制日貨是無效,但是現如今看來,曾經大張旗鼓的抵制日貨,嗯,已經成功了。其實。不用抵制,日本自己就衰退了。不僅僅中國市場上,全球市場而言,日本的商品一點點的在消費者眼皮底下越來越少。貨架上日本品牌不斷被撤下貨架。
不過,中國很多品牌也高興的太早了,在日本不少家電品牌退出市場之後,韓國品牌開始成為中國品牌的競爭對手。
比如,三星的電視機出貨量。從05年左右就開始後來居上達到世界第一。其後,這麼多年以來,三星的電視機一直保持出貨量世界第一的寶座。目前,三星的電視機,市場佔有率約為全球電視機市場的四分之一。
中國的電視機廠商雖然多,但是很多品牌最擅長的就是內鬥,打價格戰水平世界第一。假設世界幾乎是不再進步,不再有更新還貸這回事。那麼,價格戰的勝利者,奪下了最大的市場份額。肯定會是大贏家。遺憾的是,現在的世界創新能力雖然大不如前了,但技術還是在進步,存在着更新換代的。靠着價格戰佔領了既有的市場,而忽視即使更新換代,這是極度危險的。
比如,在90年代末的中國彩電第一品牌長虹,就是靠着打價格戰崛起。長虹甚至不滿足於crt彩電市場國內第一,並野心勃勃的計劃把crt電視賣到全球市場。轉眼幾年之間,形式徹底有了變化。液晶電視已經大勢所趨,crt電視已經開始成為被市場淘汰的產品。
長虹這種佔領技術隨時會被淘汰的市場,很快從印鈔機一般的暴利,變成了巨虧。老舊產品的生產線和庫存。都飛速的貶的一錢不值。
當然了,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很多公司開始吸取教訓,更加熱衷於跟蹤最先進的技術。一旦新技術有可能成為市場主流,中國企業如果有機會擠進去,自然就是快速跟進。
靠着資本多、企業多、人才多、市場大的優勢。基本上。國際上任何一個技術出現,國內都會有一些企業跟蹤。
當然了,新技術往往存在不同的路線,選錯了路線,造成的損失,可能不亞于堅守即將被淘汰的老舊技術陣營。
中國最大的優勢是企業多,不同的企業,可以選擇不同的技術陣營。任何一個技術路線是未來大勢所趨的,中國肯定有一批企業押對了賭注。
替代crt顯示技術的,國際上出現了兩種技術路線,一個自然是液晶,另外一個則是等離子。
國內的廠商有的選擇了跟蹤等離子,比如,長虹在選擇新技術路
第六百零七章 文科生也可以有工業黨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