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昊要去剿滅那些所謂的黃巾賊,其實也並不是空穴來風,毫無意義的。
因為根據三國劇情的發展,兗州境內的那股多大二三十萬數量的黃巾餘孽。
最終,其實是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失敗,整支會盟隊伍分崩離析,各地諸侯忙着搶佔地盤,壯大自身的期間,由曹操這廝親自帶兵鎮壓的。
而在剿滅了這股黃巾的殘餘勢力之後,曹操的軍力也因此而得到了空前的壯大,憑空得了十幾二十萬的黃巾降卒,一下子就把他手下的兵力問題給解決了。
為什麼打個仗,剿個賊,手下的兵力還能越打越多呢?
其實,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黃巾賊的來源。
那所謂的黃巾,他們原先也只是一夥來自於漢朝各地的百姓而已。
只因為日子苦,天災,家裏沒東西吃,活不下去了,這才在太平道張角等人的帶頭鼓動,號召之下,進行了起義。
最巔峰時期的黃巾,號稱是數百萬大軍,自自各地揭竿而起,令整個原本穩如泰山的大漢帝國,頓時陷入了地動山搖。
天下諸侯,各地仕紳,顯貴,士大夫,地主階層們,紛紛集結聯軍,共同圍剿。
可以說,從本質上來講,黃巾軍其實就是一群窮苦的老百姓,為了一口吃的,為了過的好一點才組成了聯軍,舉行了起義。
這樣的一支沒有正確的領導綱領,沒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沒有核心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農民軍。
雖然看似是那麼的聲勢浩大,地動山搖,仿佛攪動了日月乾坤,動搖了整個漢室江山,但其實他們終究也是逃不過一個失敗的命運。
如今趙昊要去剿滅那群黃巾軍的殘餘勢力,其身在兗州境內。
而兗州,大概就包括了現實世界中的魯東省西部,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東南部地區。
位於古黃河與濟水之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扼住了整個華夏東部地區的咽喉要道,乃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
趙昊這次明面上說是要去剿滅對方,其實換個更恰當的詞兒,還不如說是去收編的。
在歷史上曹操都能做到的事情,沒道理他趙昊做不到。
要知道,相比於那曹孟德,此時,某人手中所具備的條件和優勢,可是要大的多了,無論是從兵鋒之強,還是從物資土地之豐厚上來,都是這樣的。
如今的趙昊,雖說已經卸去了大將軍的職務,但換來的卻是一個實權和封地範圍極大的鎮國公。
他手中所掌握着的土地,足可以用遼闊二字來形容!
趙昊雖然不知道在原劇情之中,曹操是通過什麼手段,打壓迫降了那二十萬黃巾大軍的,但具體分析下來,無外乎就是三種情況。
要麼以利誘,要麼以兵鋒強壓,要麼恩威並施,一邊打壓一邊誘降。
而那幾十萬的黃巾軍,如今也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再硬撐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趙昊此番前去,只要掃除了其中的一分部頑固死硬分子,大可以拿着黃河水網覆蓋地區,那廣袤肥沃的土地,來換取他們的忠誠。
這樣一來,既可以擴充趙昊手下的兵力,又能變相的削弱曹操以後的兵源,還能以那二十多萬的黃巾軍為依託,繼續開發建設他如今的領地。
可謂是一舉三得。
而相比之下,如今的西涼馬家,以及接下來的袁家,乃至公孫家等人所要做的事情,看上去他們好像是佔了趙昊的大便宜。
領着自家的軍隊,佔據了一片大大的領地,從而拿下了一塊可以放牧牛羊,培養戰馬的戰略要地。
但其實,牲畜和培養戰馬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除了那遼闊的場地,以及豐富的水草資源外,畜牧養殖是需要時間的。
拋去那主要作為田地勞力,以及吃食的牛羊牲畜不談,戰馬的培養,可不是區區一兩年間便能完成問題。
一批合格的戰馬,除了要付出飼養人無數的心血之外,還需要是那出足夠的時間來讓其生長,馬匹一般是三到十五年之間才算是成年階段,
第三百章 黃巾餘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