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授為安徽巡撫,其部團練授為撫標,又授兩員副總兵,六員游擊,隨同起義的團練部將吳國禎授副總兵,成有功授副總兵,萬全授游擊將軍····
金維金經等也各授官職。
邱祖德、溫黃、吳應冥、尹民興等各授官職,所部團練義勇也皆整編為官軍正兵,各授營號軍額。
「監國提師北伐,剛攻下蘇州城,聽聞金公在安徽這邊忠心報國,非常欣慰,特降旨調老夫等來支援。」
「監國希望我們能夠趁熱打鐵,先把徽州穩固,然後將寧國、池州也收復,再打過江把安慶拿下。」
「張閣部也已經受命督師兩江,將趕往江西,往贛州坐鎮,收復江西,飲馬長江。大將軍王之仁也已經平定舟山,即將領兵同往贛州坐鎮。」
「接下來咱們的任務,就是安徽江西連動,配合上游湖廣的朱督師堵巡撫他們發動荊州、武昌戰役,響應下游的監國殿下,在蘇松常鎮的掃蕩,我們要讓韃子左右難支,四顧不暇。」
金聲聽的心潮澎湃。
這個戰略佈局,非常大氣,甚至隱隱有收復南京的氣勢。
「舟山的黃斌卿已經聽命嗎?」
黃道周撫須笑着告訴金聲,黃斌卿一直據舟山而觀望,甚至屢屢與浙兵製造摩擦,不過隨着監國北伐,收復甦松,尤其是奪取蘇州的消息傳回,黃斌卿終於再也沒法觀望猶豫了。
之前他雖派出兒子帶水師三千北上,還送出了女兒給監國,但讓他離開舟山,還是一直猶豫着的,總是找藉口一拖再拖。
而現在,隨着北伐軍連戰皆捷,也隨着王之仁的最後通牒下達,眼看着王之仁已經要帶兵打上島,他最終還是慫了。
背縛荊條到定海向王之仁請罪,然後把舟山群島讓了出來,連之前吞的王朝先的那剩下近萬人也都交出來了。
他自己兩萬多人馬,家眷等遷到寧波,然後自己帶着一萬兩千水師奉旨北上,前往崇明、靖江移防鎮守,接受浙直水師提督的新職務。
「黃斌卿還算識趣,這也算是比較好的結果了,若他再猶豫不決,王總督便要強攻了。」
現在黃斌卿奉旨北上移防,起碼還是浙直水師提督,又有肅虜伯這個爵位在,雖說他之前搶陳梧、王朝先的浙閩總督、兩廣總督、水陸官義招討總兵官等這些頭銜不能用了,但已經算不錯了。
黃斌卿離開舟山,王闖子便奉旨接防。
這位監國從龍功臣,被晉封為浙江提督總兵官掛鎮虜將軍印,王之仁這位京營總督則先隨張國維去贛州,接下來等張名振從北伐軍南下到贛江接替後,王之仁則返回紹興行在,主持錢塘江防線。
朱大典督師湖廣,張國維督師兩江,黃道周總督安徽。
張名振鎮贛州,鄭遵謙鎮徽州,王相鎮舟山,王之仁鎮紹興,朱以海親征三吳,基本上,接下來的格局就是這個樣子的。
這是裂變式的發展擴張,從台州舉義,到整合浙東,再北伐三吳,然後不斷的擴張發展,把自己的心腹骨幹,派到各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
只要從湖廣到蘇松這條千里長龍立起來,朱以海也就終於能夠鬆口氣,有了跟韃子較量的實力。
此時的黃道周並不知道朱以海為何調他來做安徽總督,而不是說去江西或其它地方,他不知道的是,在朱以海知曉的那未來歷史中,黃道周做為隆武帝的首輔,身兼吏兵二部尚書,積極請求北伐,支援江西,響應徽寧等地起義的金聲等義軍。
可鄭氏卻把持朝政,根本不肯出兵,鄭彩領兵北上,卻在邊關停駐不前。
最後黃道周這樣一位大儒,卻只能回家鄉募集兵勇,招募了幾千人,卻只有一個月的糧食,沒有訓練,沒有多少武器鎧甲,可仍是毅然的領軍北上。
可他畢竟不懂軍事,手底下又沒什麼優秀的將領,領着一群福建新兵,跑到江山的山裏,是何等艱難。
剛出兵不久,就糧餉接應不上,黃道周只好憑自己的名望,不停的寫委任狀,沿途招募一些忠貞之士,從當地鄉紳大族那得到一些補給。
可兵至半路,出身鄭氏集團的施琅等一些將領,卻又棄他而去。
第169章 黃金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