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非川中部,吐蕃人臨時的大營駐地。靜謐的冬日裏整個大營一派安詳的氣氛。
原本統帥青海兵馬的吐蕃大將是屯住在伏俟城的,但因為局勢的變化,大唐軍隊大兵壓境,統帥青海兵馬的尚結息在年前時候,把自己的帥帳移到了大非川一線。
這是一個可攻可守的地方,即使青海的幾個門戶赤嶺、牛心堆、曼頭山等都失守,但只要大非川在,那依然可以依託青海南山及鄂拉山守住青海腹地,並且可以利用地勢發動大規模的反擊。即使形勢非常不利,吐蕃軍隊一敗再敗,那他們還是可以從大非川退往烏海、河源,再退回邏些城。
伏俟城可以丟,但大非川萬不能有失,因此尚結息在這裏駐紮了重兵,整個青海二十幾萬人馬約有十五萬左右駐紮在此。尚結息的打算是,放任赤嶺、庫山、曼頭山、牛心堆等要塞地任唐軍攻擊,盡最大可能阻滯唐軍的攻擊速度,並給予唐軍以極大的殺傷,然後他再集中優勢兵力,給予唐軍以致命的一擊,將唐軍重新趕出青海。
此地還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大唐名將薛仁貴曾在此慘敗,自那以後唐軍再沒有涉足這一帶。
對於吐蕃人來說,這是象徵勝利的地方,這次尚結息打算在這裏再創輝煌。
不過尚結息不是非常狂妄自大的人,指揮大軍平定叛亂的楊晞大名他早已經知道,並且打探到唐軍中已經裝備了一種非常厲害的武器,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武器,但他有些顧忌了。正因為他有顧忌。因此沒有在庫山、赤嶺一線及曼頭山一帶集中大量兵力阻擊唐軍,而是想趁唐軍在攻打這些地方後,損耗非常大,士氣低落,補給不足之際。傾全力一擊,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在青海高原上,唐軍很難適應這裏的氣候和環境,在這一點上,吐蕃人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尚結息理所當然地認為,唐軍從鄯州出發後。抵達青海腹地肯定是人困馬乏了,戰力根本不能和吐蕃軍隊相比。他對這場戰役的勝利充滿了信心,甚至覺得唐軍不一定能攻佔庫山、曼頭山這些地方。
尚結息所領的十五萬人分散駐紮在大非川最平坦的幾處地方,營帳綿延有五六十里,以山頭為隔分成三塊,分別為前軍、後軍和中軍。中軍由尚結息自己親領。有七萬人馬,前軍由小論達扎祿恭的所領,共有五萬人,這兩支人馬營帳差不多沾在一起。後軍由尚結息的大兒子達悉蓋統領,大概有三萬餘人馬,糧草什麼也由其掌管。從地勢上看,三支人馬相互倚仗成凹形。在遇到敵軍襲營時候可以很快做出策應支援。前、中、後是依據烏海方向而稱的。
如今的吐蕃國內劃分為五個茹,每茹的最高長官稱「茹本」,茹本可以說在吐蕃國內除了贊普及大小論外最有勢力的人,他們是實權派人物,往往統領數個部落,部落人數的多少就是決定其麾下的人馬有多少,也就是說其地位的高低與統領的部落數量及帳數有關係。
五茹下面再分六十餘「岱」,每岱的長官稱「岱本」,一個岱差不多就是一個部落,每個岱大小不一。每有征戰,岱本也領軍出征,編在茹本之下。此番尚結息所領的吐蕃軍中有十多名岱本,這些茹本、岱本都是久經沙場之人,作戰經驗豐富。與大唐軍隊也有非常多的交手經歷。
安祿山的叛亂起來後,隴右及朔方等節度使麾下人馬大量內調,青海一線唐軍力量空虛,趁此機會,尚結息率軍攻佔了許多原本被唐軍控制的地方,現在的唐軍只能控制青海沿岸那些大的州府,依堅城而守,可是說整個青海都已經被吐蕃人掌握了。尚結息有個非常遠大的目標,那就是此戰擊敗唐軍後,他要趁勢進步,將鄯州、蘭州、河州、洮州等地都攻下來,要是有可能,還要進一步往大唐內地推進,甚至染指長安。這是他和達扎祿恭討論後的結果。
吐蕃中軍的最大的帳內,尚結息正斜躺着身子烤着火,看着幾名吐谷渾女子跳舞。
天氣嚴寒,不能出去打獵,沒什麼事做,烤火、聽曲樂、賞舞和女人赤身肉搏是尚結息最有興趣做的事,他精力非常好,每天晚上都需要女人相陪,甚至白天也會做這些事,現在他身邊就有好幾名姿色不錯的女人侍候着。在聽樂賞舞之時,他的手時不時伸進身邊女人的胸襟內,不理會有其他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