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21廠的18個工業分廠中。
你若是問誰對基地最為重要。
那麼答桉或許很難統一。
有人可能認為一廠當之無愧。
因為它要承擔核裝置系統的研製和試驗,核彈頭等工作,是基地的命脈。
有人可能認為二廠才是靈魂。
它所負責的高能炸藥研製、生產試驗和總體裝配工作給原子彈提供了最基礎的動力,屬於絕對的中流砥柱。
還有人可能會認為是四分廠、六分廠或者總廠等等......
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很難得出一個一致的結果。
但如果換個問題。
要選出一座最普通的分廠。
那麼大多人想必都會投票給......
16分廠。
16分廠不但名次上靠後,員工數最少。
同時它所承擔的職能也相對低調:
它主要負責污水處理。
畢竟這年頭的污水處理,可不像後世那樣人人皆知它的重要性。
加之如今這個行業自身也沒未來那般高科技化,因此大多數人對它的概念就五個字:
捅下水道的。
16分廠的廠址也很符合它的「人設」,位於金銀灘草原內一處比較平坦的空地。
廠區內還因為長時間處理污水而帶着一股交雜了消毒水的古怪氣味,看起來絲毫沒有亮眼之處。
而就在這座沒什麼特點的廠區內的西南角,赫然矗立着一處同樣沒什麼特點的建築群。
建築群由三棟連在一起的小樓組成,中間的一棟有三層,旁邊的兩棟均為兩層。
外部圍着一圈土牆,入口處是一道有些鏽跡的鐵門。
鐵門邊上也看不到士兵在站崗警衛,只有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坐在崗亭里負責往來登記。
不過別看這處建築群普普通通,看起來跟老破小筒子樓似的。
實際上。
它有着一個在這個時代聽起來還挺唬人的名字:
221廠廠屬氣象戰略指揮中心。
它的主要職能字如其意,便是對金銀灘草原的氣象進行巡視、監控以及預測。
此時此刻。
氣象指揮中心的樓內正一片喧鬧,不停有交流聲響起:
「小王,你把這幾個特徵數導一導!」
「時間的全微分哪位同志做過,麻煩把文件傳給我一下!」
「老劉,你特麼大熱天的別脫鞋啊....」
「師父,連續方程的通量散度形式我做出來了。」
「玲玲姐,手搖計算器能借我打個手沖(真是這樣叫的)嗎,五分鐘就好......」
在嘈雜的交流聲中。
時任氣象中心主任的葉篤正正坐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左手轉着根快子,表情深沉的盯着面前的一份數據。
過了片刻。
他的耳邊忽然響起了一道帶着江浙口音、有點糯糯的男聲:
「篤正兄,又在轉快子吶。」
葉篤正轉着快子的手微微一停,下意識抬頭朝對方望去。
見到對方的面容後他頓時一喜:
「詩言兄!」
葉篤正口中的詩言兄是個皮膚蠟黃的男子,眉毛粗壯,顴骨略高。
看起來不過四十多歲,前額便狠狠的禿了一塊。
此人叫做陶詩言,在基地的氣象中心掛職顧問,和葉篤正關係極好。
在十多年前。
葉篤正和陶詩言還合作共同研究了東亞大氣環流,指出長江流域的梅雨與東亞的北半球大氣環流突變有密切關係。
這也是共和國氣象領域在建國後,第一次取得具備國際影響力的成果。
不過陶詩言不像葉篤正這般經常待在基地,他在首都方面也有一些科研要做,沒法只顧一邊。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和陸光達有些類似。
平日裏兩頭跑,隔一段時間回一次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