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統二年元日,從四川千里迢迢赴京的皇帝鑾駕入崇文門。
元月初八,光統皇帝於北京紫禁城行登基大典!
沒什麼值得奇怪的,就好像建奴順治皇帝在盛京繼位稱帝,入關佔據北京城之後又登基了一次一樣,還有在西安稱帝的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後,也同樣在北京登基,藉此來宣示正統。
北京城,儼然已經成為這個天下真正的政治中心,也是華夏萬民心目當中正統延續之所在。
似乎不在北京城舉辦一次登基大典,這皇位就坐的不穩,不正一般。
光統帝繼位當日,賜封馮愷為五軍都督府大都督,總領天下兵馬大元帥,因川王生於楚地,故改封馮愷川王為楚王。
賜楚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開府建牙,加賜九錫,曰車馬,曰衣服,曰樂則,曰朱戶,曰納陛,曰虎賁,曰弓矢,曰鈇鉞,曰秬鬯,皆所以勸善扶不能。
滿朝恭賀皇帝登基的南都官員都知道大明天下其實已經結束了……
從馮愷加九錫的那一刻起,馮愷就離代大明天下之日近在遲只。
因為被加九錫之權臣幾乎最後都會接受皇帝禪讓而改朝換代。
晉爵建國、封王、賜九錫,登上九五之位,這基本上已經成為禪代之慣例。
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石勒、石虎、桓玄、侯景、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楊堅、李淵……
自曹丕以魏代漢,被賜九錫便成了帝制禪代的代名詞,九錫也成為魏晉以降權臣奪取政權的一種制度。
光統帝很坦然,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因為他心裏面跟明鏡似的。
大明事實上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那一刻就已經亡了。
南京朝廷?
那就是個笑話,南都那些整日裏做夢想要劃江而治的官員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想想看,北地這些年都快被打成白地了,李自成的大順朝統治北地拿什麼養活他麾下的百萬大軍,所以不存在什麼和談,南北之間最終只可能存在一方,這是必然的,肯定的,毋庸置疑的。
李自成的兵尤其是老營精銳可都是屍山血海裏面殺出的驕兵悍將,南方衛所的老爺兵十足就是百萬農夫罷了,江北四鎮、左良玉這些都是蛇鼠兩端,見勢不對就會投降保全自身的貨色,指望他們為了大明社稷拼命,那純粹就是個笑話。
更何況還有更狠的建奴,縱橫天下十幾二十年的李自成在建奴鐵騎面前孱弱的就跟三歲孩子沒什麼兩樣,若非潼關堅固,李自成早就已經兵敗如山倒,估計將流寇本領發揮到極致,不知道逃亡到什麼地方去了。
同樣,南都朝廷還想着和建奴這群豺狼議和,還想借建奴的力量先把李自成給剿滅了之後再劃江而治,當真是滿朝上下官員的腦子都被驢踢了個遍。
說實話,光統帝沒想到馮愷的武銳軍真能打遍天下無敵手,至少沒想到馮愷會這麼快平定天下。
張獻忠死了,李定國逃去了西域,李自成被攆下了海,沒去日本,似乎是想離馮愷這個煞星越遠越好,於是把目標定在了爪哇,很顯然是打算入侵爪哇國,在那片遠離故土的海外地界上建立起嶄新的大順國度。
只可惜這年頭能夠縱橫海上的大海船幾乎都控制在東南沿海的鄭氏手中,李自成選擇從浙江下海,想用河船遠涉重洋的想法簡直可笑至極,於是被淹死無數,最後不得不上岸聯繫到了鄭一官,以一千萬兩白銀的代價換取鄭家艦隊將十幾萬大順兵馬給運出了海。
至此,禍害大明長達十幾年,更是大明王朝滅亡最主要的兩大罪魁徹底消失在了華夏土地之上。
那個放清軍入關,差點讓華夏淪為蠻夷之手的罪魁吳三桂比李自成還慘,五千關寧鐵騎損失慘重,如今只窩在一處山坳裏面苟延殘喘。
至於建奴……在多爾袞死了以後,最終還是接受了馮愷的條件,舉族離開遼東前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