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現實戰爭中的化學合成煙霧,和遊戲中煙霧可不一樣,想要這種煙霧散掉,除非颳大風,否則它需要挺長時間。
小林覺精選出來的五十多名突擊手,背上各種裝備,在日籍軍官的帶領下,摸到左側高地下方的位置。
高地中間那塊霧氣籠罩的開闊地,肯定是不能夠再走了,進去就是給守軍當靶子打,被手榴彈招呼歸西。
東洋人從一開始就準備專攻高地前沿,只要拿下前沿陣地,在他們眼裏就離勝利不遠了!
「手榴彈第一次準備…」那名領隊的日籍軍官低聲命令道。
許多突擊隊員默默地將木柄尾部的保險蓋旋開,扯出拉環,食指套在上面。
這場戰鬥實在是滑稽,新軍陳天華他們用木柄手榴彈盲炸煙霧之中的敵人,而東洋人指揮當塗保安隊,用木柄手榴彈進行陣地突襲。
也算是以牙還牙吧。
居不知東洋兵在世界陸軍的陣地戰中,是最早使用手榴彈的部隊,而且成了高手。
他們在不久前取得勝利的日俄戰爭中,第一次使用手榴彈,發現跟擲彈筒有着一樣的效果,有過之而無不及。
於是,手榴彈的效用,在東洋兵的陸軍中迅速普及,大清新軍也是剛跟日方學來的,這才大量仿製木柄手榴彈,裝備至每位兵卒。
但說能在戰場上正確有效地發揮手榴彈威力,在當下營盤山上,除了陳天華這個先知先覺的特殊人物,恐怕要數東洋人了。
他們一般在跟近目標陣地只有二三十米時,統一扔手榴彈,能精準甩入敵人坑道或碉堡之中,其效果就像炮彈命中。
然後,乘手榴彈爆炸後的一二秒時間裏,敵人被炸懵之時,他們一躍而起攻上陣地。
往往乘敵人還沒從手榴彈炸懵中反應過來,他們就用子彈或刺刀消滅對方,並迅速佔領陣地。
這個戰術也是東洋兵在實戰中屢試不爽。
日俄戰爭中,身材魁梧的俄國兵就吃盡了個人矮小東洋人的虧,手榴彈炸得他們是節節敗退。
但凡跟正規東洋兵交過手,或觀摩過他們戰術訓練的人士,都應該知道這個戰術。
所以,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國出版的許多軍事書籍中,均提到過一個實戰觀點
那就是當東洋兵攻擊時,有『五十米警戒線和三十米生死線』一說。
這個觀點的具體解讀為儘量不要讓東洋兵接近或越過五十米,如果讓他越過三十米,則意味着你命在旦夕。
中俄戰爭之後,日陸軍單兵標準武器裝備,是每個士兵肩挎一個手榴彈布袋,標配是六顆木柄手榴彈。
後來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手榴彈改進成手雷,標配是六枚攻擊型手雷,特攻隊員大都掛上八枚,甚至於更多。
抗戰時期,八路軍的手榴彈布袋,大都是仿日的,只不過八路軍窮,六枚標配減小成四枚。
當然,實戰中不可能出現像後世影視劇,什麼褲檔里藏雷這樣的神劇。
而反觀二戰中的老美大兵,一般只在胸前掛上二枚,就像是耍猴的鈴鐺。
十足的老爺兵。
話說到日籍軍官一聲令下,前後到場的五十餘名當塗保安隊員,將手榴彈掏出來之後,打開保險,食指搭上拉環。
「擲…」
又是一聲低喝,保安隊員紛紛拉響扣環,吱吱冒煙,接着用力向着上方陣地投擲。
「轟…」
「轟轟轟…」
「……」
一連串爆炸聲,在陳天華身前大概三十米的前沿戰壕左側里響起,一時間裏,飛沙走石,濃煙滾滾。
那裏原本是一個輕機槍陣地和交通壕,只是後來敵人煙霧炮彈襲來時,慌裏慌張的撤了出來。
先前陳天華幾次發心想去重新佔領,卻被一波又一波炮擊給耽誤了。
第484章 敵人攻上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