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小公爺 > 第453章 太原府

第453章 太原府

    「老孫頭,玻璃暖棚事關永樂薯的推廣,今年如果能按太子殿下的要求,完成冬天這一季的種植,大明百姓就能提前一年吃上飽飯,這是你們要是做成了,那就是萬家生佛,你們功莫大焉,我會向太子殿下,給你們請功!」李雲睿臉色嚴肅的看着老孫頭,說道,「到時候,太子殿下高興了,給你們弄個官職,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老孫頭聽了李雲睿的話,激動還是蠻激動的,但也只是聽聽而已,「小公爺,您就別拿小老兒取樂子了,小老兒大字不識一籮筐,您讓我去當官……」

    這倒不是老孫頭謙虛,大明的所有官員都是讀書人,最低也是舉人以上。筆下樂  www.bixiale.com

    明初因為天下大亂,讀書人沒有多少,朱元璋剛剛上台,就開始辦科舉,但科舉都是三年舉辦一次,每次錄取也只有幾百人,這點人哪夠用?為了應對國家管理缺人才的狀況,朱元璋就大規模徵召讀書人,填充到各個朝廷部門,這些人要麼是博學多才,要麼是舉人。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永樂後期才結束,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這些規矩是到了成化年間,才形成的。

    想當官,首先得是舉人,類似紀綱這種秀才當官的人,只是走了投機取巧的道路而已。

    因此老孫頭並沒有瞎說。

    「老孫頭,這話要是擱在以前,我就不反駁你了!」李雲睿笑了笑,說道,「但是擱在今天,我們就得說道說道了,大明以前可能冬天種地?大明以前可有如此高產的糧食?你要是把這兩件事整明白了,你說到時候,太子殿下是用你呢?還是用你呢?他有的選嗎?」

    老孫頭聽李雲睿把道理一掰扯,眼睛瞬間亮了,明白了李雲睿的意思。只要老孫頭把永樂薯種好了,到時候朱高熾推廣永樂薯總是要用人的,那麼老孫頭這些人,肯定是首選啊!要推廣就要給人權力,否則老百姓和官員哪兒會聽他們的?

    李雲睿拍了拍沉思中的老孫頭,低聲說道,「機會就在眼前,能不能抓住就看你自己了!記住別光顧着幹活,得學會總結經驗,只有把經驗總結好了,才能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做到堅持正確的,避免錯誤的。」


    說完,扔下了老孫頭,繼續回大明工學院,繼續給學生苦哈哈的上起了課,李雲睿最近在趕進度,因為中秋節後,他要北上一次,去太原城辦事。

    所以不管學生們聽不聽的懂,能不能理解,李雲睿都無視了,當然畢竟有聰明人,大致還能聽懂,李雲睿就錨定這些人,強化培訓,等自己走後,讓這些學生代他講課。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中秋節前,在李雲睿的指揮下,二十個玻璃暖棚建了起來,第一批種子也播了下去,李雲睿把老孫頭找來,詳細跟他講了暖棚該如何打理,以及一些注意事項告訴了老孫頭,讓老孫頭帶領一群民壯繼續建設和打理玻璃暖棚。

    而李雲睿自己過完中秋節後,在李桑海的護送下,帶上了三套煤化工設備,出了南京城。

    李雲睿為了快點到太原城,選擇了走水路,沿着長江順流而下,到了揚州後調頭沿着京杭大運河北上,到達淮安府後,逆黃河之水而上(對,你沒看錯,明朝時,黃河的河道不是在山東東營,而是入淮河流進黃海),到了汾水河後繼續北上,就能到太原城了。

    之所以選擇水路,是因為走水路人不累,李雲睿的騎術渣到沒邊……

    從南京到太原城,兩千多里地,一路之上風塵僕僕,李雲睿足足用了十二天才到,平均一天才行兩百多里。可把李雲睿整鬱悶了,這點距離要是擱在後世,坐飛機一個多小時,做高鐵也就七八個小時,自己開車也就大半天的時間。

    但這是在大明,就這個速度,還是李雲睿拿錢堆出來的!

    一路之上,拿着錢到處拉縴夫,有很多淺灘或者水流湍急的河道,不是划着船,簡簡單單就能過去的,必須用人力。

    這一路之上,沿途很多碼頭上,李雲睿看到了各種各樣依靠河運生活的百姓,有人在碼頭扛大包、有人做縴夫、有人做船夫、還有人在碼頭上做各種買賣……

    這一路上的見聞,讓李雲睿想到了後世的一句話——百



  
錦衣衛僉事推薦:  
隨機推薦:  明末鋼鐵大亨  重返1998  燭龍以左  全球覺醒:開局加入聊天群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小公爺"
360搜"大明小公爺"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