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道莊稼歉收和蒸汽機船有什麼關聯?」李雲睿有些不解的說道。隨夢小說網 http://m.suimeng.co/
陳瑄聽了李雲睿的問話,苦笑了一笑,張開嘴,娓娓道來。
陳瑄口中的遼東道,也就是現在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主要以遼寧地區為主。
洪武初年的遼東存在着哈喇張、高家奴、也先不花、洪保保等幾股元朝的殘餘勢力,尤其是元丞相納哈出擁兵數十萬,威脅着剛剛建立的明王朝。彼時明軍已全面佔領中原,為了擊敗納哈出、哈喇張、高家奴這些人,朱元璋擬定了從海路奪取遼東半島的戰略。
洪武三年,朱元璋命斷事黃儔「齎詔宣諭遼陽等處官民」,如不投降,明軍將大兵壓境。在明軍強大的震懾之下,故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於洪武四年「以遼東州郡地圖,並籍其兵馬錢糧之數」,從海路遣使歸降。
納哈出見劉益投降明廷,立即出兵,準備討伐劉益,朱元璋得知納哈出將南犯的消息後,深感事態嚴重,派遣馬雲、葉旺率領明軍,由山東登萊渡海北上,直抵獅子日(今旅順口),迅速佔領遼東半島南端,屯兵金州(今遼寧金縣),與納哈出大軍對峙,後來又陸陸續續送來了十多萬士兵,擊敗納哈出、哈喇張、高家奴等人,將遼東納入版圖。
彼時遼東地區地廣人稀,經濟非常落後,百姓大都以打獵為主,不事農業生產,突然增加了十多萬人,給養供應成了大難題,後來朝廷開始從山東登州運送軍需物資到遼東,這條路線稱之為登遼海道。
無數的糧食、棉花、布匹、兵馬,還有百姓,延綿不斷地運送到了遼東,朱元璋冊封寧王朱權、韓王朱松(未就藩)和遼王朱植分別駐紮大寧、開原和廣寧,才使得朝廷對遼東進行了有效掌握。
因為遼東所有軍需物資大都從山東運送,士兵和百姓大都是山東籍,所以朱元璋將遼東劃入了山東布政司,沒錯,明朝初期,黑吉遼等地是屬山東地界。
在洪武二十九年,前軍都督府僉事宣信運送了八萬士兵,中軍都督府僉事朱信運送了七十萬石糧食去遼東,成為靖難之役前的最後一次運輸。
靖難之役起,駐守遼東遼王朱植採取了誰也不幫的策略;韓王朱松因未就藩,旗下三衛無人統領,也是聽調不聽宣;而寧王朱權被朱棣用計軟禁,旗下三衛被朱棣納入麾下。
建文帝一怒之下,就停了遼東的物資供給。
遼東等地就只能依靠自己了,好在朱元璋當時採取的是屯田制,士兵除了打仗、守城,還要種地,經過洪武朝二十多年的開荒種地,也有些存糧。
有人會問了黑吉遼這些地方,都是黑土地,種地肯定是高產,為什麼不能自給自足呢?
首先,那個年代開荒就是一件難於登天的事,沒有機械,純靠手工,效率非常低下;其次,遼東地界上有很多蒙元殘餘勢力,明軍種好糧食,蒙元軍隊就來打劫一把,搞不好都是資助對方了;還有一點,就是要洪武朝大部分時間,士兵和遷過去的百姓,都在築城。
遼東百姓和士兵,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渡過了難熬的靖難之役。
朱棣一上台,將遼王朱植改封荊州,寧王朱權改封南昌,將遼東之地歸到兀良哈三衛旗下,遼東數十萬將士和百姓,成了朝廷的棄子。
站在朱棣的角度上看,這沒什麼錯誤,畢竟,山海關以內才是大明的重中之重,他剛上台,主要是理順內部,防止建文餘孽起來反抗自己。兀良哈三衛,在靖難之役中是自己的堅定支持者,前前後後送了近十萬人馬作戰,否則朱棣也不會跟朝廷近百萬大軍,死磕四年而不倒。將遼東之地送給兀良哈三衛,算是酬傭!
但朝廷和兀良哈三衛之間是羈縻政策,而不是統屬關係,簡單來說,兀良哈三衛認可大明朝廷,但大明朝廷不能對兀良哈三衛之內的事情指手畫腳,類似於後世的區域自治。
現在,朱棣利用兩三年的時間,把內部關係理順了,就想起了遼東軍民,招來人問了一下遼東軍民的近況。
兀良哈三衛本來就是蒙古後裔,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對於如何治理地方,毫無經驗,於是就任由遼東軍民,自由生長,出了事也不管。
第554章 豈止一個慘字能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