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珤帶着應天府的一眾衙役,去拉永樂薯,然後張貼佈告,分土豆去了。大筆趣 www.dabiqu.com
朱高熾和李景隆兩人都回了南京城,兩萬畝地,三千人刨,至少兩天,,有了七千畝的數據,作為高產糧種推廣的兩名主官,已經心裏有數了,再呆在這裏,意義不大。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李雲睿留了下來,美名其曰監督佃戶工作,其實是因為他想要中飽私囊!
六、七千萬斤土豆,少個百八十萬斤,根本看不出來……
李雲睿將賬房找來,跟賬房耳語了幾句,賬房立即將賬本拿了過來,開始調整起數字了,李雲睿則安排人開始運永樂薯。
別人有沒有土豆,李雲睿管不着,太原府必須有。朱濟熿雖然不靠譜,好歹也是自己的姐夫,這麼好收買民心的機會,李雲睿不想錯過。
「來來來,婉清,你喜歡的土豆餅……」
「來來,飄舞,你的炸薯條……」
「瑾瑜,奶油土豆泥……」
「秋香、冬雪、知畫姐,你們三個的涼拌土豆絲、烤土豆和土豆蝦球……」
回到曹國公府後,李雲睿化身成大廚,開始展示自己的廚藝。
終於實現土豆自由了!幾千萬斤的土豆,夠明年播種了!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
就是玉米,還得等一年!明年玉米也能實現自由了。
想想這些,李雲睿竟然還有些小激動,來大明一年多的時間,居然能做成這麼大的事。
兩天後,永樂薯的最終數據出來了,除去南京城百姓分的兩百五十斤和李雲睿運走的五十萬斤,總共收了五千九百餘萬斤,畝產兩千五百斤以上,原本對永樂薯產量將信將疑的百姓,這次終於相信了,開始期盼起來,未來的好日子了。
老百姓口裏有句話,夠不夠三百六,一個人一年的口糧,三百六十斤還能勉強對付過去,這是個什麼水平呢?大概就是維持着生命,餓不死,如果是壯勞力,一年至少要維持在五百斤。
以一個五口之家,兩個壯勞力為基準,一年至少兩千斤糧食,如果種小麥,至少要畝地的純產出才夠吃。
現在有了永樂薯,一畝地就能養活全家,以後無論是災年還是豐年,只要有了一畝永樂薯打底,那麼百姓就不會怕了!
有人笑,就有人哭。
老百姓對永樂薯持歡迎態度,那些地主老財聽了這個消息之後,開始四處走動串聯,同時遊說當地官員,試圖阻止永樂薯的推廣。
在真實的歷史上,明中晚期期,土豆和紅薯都相繼傳入中國,但推廣速度極為緩慢,很多歷史專家分析了很多原因,比如難以保存,比如產量低,比如朝廷不重視之類,但都沒有分析到點子上。
其真實原因就是地主士紳階層聯合文官集團的絞殺!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種畝產千斤的糧食,一畝所得就夠一家三口一年支應,明朝時期,一般百姓,每個人都會有十多畝地(明朝總共有億畝土地,萬人口),那麼無論朝廷收多少賦稅,百姓都能負擔的起,就算是遇到大災,也能撐得過去,沒有必要吃草根,吃觀音土。
這對地主士紳階層來說,就是個災難!
地主和士紳靠什麼發家致富?靠天災,靠人禍,絕不是什麼勤勞致富……
每一次天災,就有無數的農民為了活下去,賣兒賣女,賣地賣房,地主和士紳就開始出來當柳大善人,拿着自己糧倉里的糧食,開始從大肆掠奪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對於地主和士紳來說,每一次天災,都是他們一次發家致富的機會!
那麼文官為什麼會和士紳、地主聯合呢?
因為文官就是從地主、士紳家裏走出來的,平頭百姓家裏能出幾個官?就算當了官,很快就變成士紳了。再說了,文官想摟錢,從百姓手裏能摟多少?最終不還得從士紳和地主手裏拿?
什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