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城,太守府宮之中一場久違的朝會直接開到正午才結束。
等到大多數文武朝臣散去,洛川便與被他點名留下的幾個重臣,去到大殿之後那個與火梧桐相對的西偏殿進餐。
洛川自居於上首,幾個重臣則如同朝會時一樣以文武分列兩旁。
武將一邊只有趙無忌和羅江,文臣一邊則要多一些,依次是司吏主官竇秋實,司戶主官周仲青,司農主官陳雨,司庫主官謝無傷,監察主官閆鐵鷹和司律副官木澤言。
除去洛川與幾個重臣以及間或送上酒菜的侍女之外,就只有高士賢一個人可以侍立於殿內。
太守宴客,一如既往的簡單,包括洛川自己在內每個人桌上都只是簡餐和水果,吃自然是足夠吃的,看起來卻總覺得有些寒酸。
洛川早就餓了,一邊吃飯一邊頭也不抬的隨意道,「竇大人,先前朝會之上各部主官都有闡述,唯獨你司吏府衙一部沒有說,可是有什麼難處?」
竇秋實看起來是個食量不大的,只是簡單吃了一些以後就停了筷子,聞言也不起身只是拱手一禮後道,「啟稟太守大人,老太守在時曾於各部主官有約,朝會之上所能明言者有限,尤以司吏府衙用官任命一事為要,而且當下司吏府衙之事與文武舉一事相關性強,未與太守大人私下裏商議確定之事按照以往慣例不能直接於朝會之上公開議事。」
「哦?」洛川抬頭看向竇秋實道,「那父親曾於你們約定過哪樣的事情不宜在朝會上直接議事呢?」
竇秋實道,「約定者有三,其一,涉及軍事、糧庫、情報等機密事宜,其二,涉及未定國策、律法及官員任免,其三,涉及皇室、太守宗族、人族強者等私密事務,此三類者或先與太守大人私議,或於朝堂之上假議,」他頓了一下看向洛川,「司吏府衙及文武舉一事便被臣押後,等先與太守大人私議之後再啟朝堂議事,而司庫府衙事關糧草之事則按照慣例行朝堂假議。」
「朝堂假議?」洛川有些好奇的停下筷子問陳雨道,「謝大人,既然朝堂之上為假議,則真議又是如何呢?」
謝無傷聽到竇秋實說起假議時就已停箸,聞言道,「啟稟太守大人,臣在朝堂之上說我離郡各地及離城大庫常備精糧三百萬石,這是遵循前太守大人舊曆的假數,實際上自前太守大人登位十年起,司庫府衙每年都在秘密進行糧倉擴建及儲糧擴大之事,即至如今,哪怕新曆戰事我離郡儲糧數量都在四百萬石以上,即便按照太守大人如今增兵之後的規模,亦可供給全軍一年有餘,除此之外無論是今年遠超往年的存糧支出,還是河內三郡供糧質量,皆為真議。」
洛川追問道,「關於我離郡新得之地產糧收支你也確實心存憂慮?」
謝無傷搖了搖頭,「三倉之地皆是平原沃土,其中可耕種面積頂得上一整個離郡盆地,且氣候水土更好,安陵一地也不遑多讓,這兩塊新得之地若是經營得當可讓我離郡年產稅糧翻一倍有餘,即便如今需要養活更多的軍隊和官吏並且往後大概戰事難免,在紙面上計算仍是勉強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的,但事實上不能如此計算,且不去說徵稅、保存、運輸等一層層的損耗,只說庫存儲糧,以如今離郡的體量來說四百萬石糧食的儲備就遠遠不夠了,因為離郡儲糧可不僅僅是為了供給軍隊,更重要的是防災預備和戰損預備,我離郡人口近兩千萬,如今司戶府衙還未對新得之地做徹底盤查,可想來人口翻倍是有的,一旦發生些天災人禍......」
他沒有說那結果而是接着道,「另外,按理說安陵郡作為一個完整的郡理應是有存糧儲備的,但如今除了鹿頭城和川城所屬區域以外安陵一地核心大城已經盡歸離郡,可各大城裏儲備糧食全部加起來竟都不足百萬石,這可還包括了各種計入充公的戰爭所得,三倉之地就更是如此,它是永昌郡產糧重地不假,可永昌郡的儲糧之地卻都集中在中部,如此一來我們便都是得了地得了民卻未得糧的,若是往後數年都風調雨順也就罷了,若是風雨不順以至於安陵或者三倉之地的百姓吃不上飯,我們能不管嗎?所以臣以為,如今離郡仍處於糧食短缺的狀態並非危言聳聽。」
洛川道,「亂世將至,我離郡一地既然和平,那屬地百姓大概還要只增不減,但儲糧甚至耕地都可能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