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大宋世祖最新章節!
金緣站在壽昌殿上,聲淚俱下。「宋國君臣,兇狠似虎狼,持強欺人,聲聲口稱如不過割土相讓,定要整頓兵馬,揮師犯境。臣等苦苦哀求,卻被來回呵斥,視為賤婢。為了高麗國安寧,不忍見戰火連綿,生靈塗炭,只能忍辱負重,簽下這不等條約。」說到這裏,金緣站直了腰,從剛才卑躬屈膝變成了頂天立地之人。「幸好大王高瞻遠矚,李相運籌帷幄,崔兵使以及北界忠勇之士,披堅執銳,奮勇殺敵,巧設妙計,大敗敵寇。挫敵於境,揚我國威!高麗三千里江山,世代永固!」金緣的雙手向空中高高伸出,神情康慨激昂,一張俊朗的臉都漲成了紫紅色,嘴角掛着兩條白沫,是剛才說話說得太激動,口水飛濺留下的痕跡。滿殿兩班大臣們神情各異地看着。崔弘嗣、金景庸等人在心裏暗罵道。你這個王八蛋,當初也是在這個地方,你也是康慨陳詞,說什麼內憂外患,不能擅開邊釁,要戒急用忍,攘外必先安內...說得主戰派啞口無言,我們才極力爭取你為陳奏正使。你去宋國艱難交涉,總算如願把和約簽回來了。怎麼一轉身就全變卦了!無非是看到主戰派幸運地打了勝仗,聲勢大漲。你這個樣子,讓人很難尊重你啊!你的骨氣,你的立場呢!李資謙看了一眼滿殿眾臣,把所有人的反應都看在眼裏。眼角里藏着從心底溢出來的得意。他無所謂主戰還是主和,哪一個對他有利就支持誰。李資謙仔細盤算過,主和派崔弘嗣、金景庸等人,人多勢眾,是阻擋自己執掌朝政的主要障礙。反觀崔弘正、吳延寵等人,勢力要單薄得多。在「太平盛世」,力主戰爭的一派一般得不到多少支持。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吃得滿嘴是油,安穩地日子好好過,它不香嗎幹嘛打仗一旦大敗,需要承擔巨大的責任。風險太大了,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不行嗎偏偏李資謙需要一場機遇、一次劇變,才有機會撬動乃至掀翻目前的朝政局勢。而崔、吳等人也需要有權臣為他們的軍事行動背書。於是兩派一拍即合。現在勝券在握,李資謙需要考慮後面的事情,那崔弘嗣、金景庸一派逐出朝堂後如何既可以暗中攬權,又不讓大王生疑。金緣就是個很好的工具人。金家是新羅王族後裔,在尚慶道等地聲望甚高。他本人就是高麗名士,更不得了的是他兄長金覲、侄兒金富軾。前者享譽海內外,連宋國都頗有文名的名士大儒;後者詩詞皆佳,已然成為高麗國新一代文壇領袖。金緣本人又機敏,看到不對,立即棄暗投明。此子可用!李資謙上前道:「大王,金學士本是忠良之士,只是心地純善,被奸詐的宋人蒙蔽,情有可緣。」王俁默然了一會,轉頭問崔弘正。「崔院使,你覺得如何」崔弘正因為軍功,被遷升為樞密院使。聽到王俁的問話,站在一邊的李資謙眼角閃過一絲嫉恨。崔弘正神情複雜地看了一眼金緣,心裏雖然不喜這位主和派干將。但是想到他背後的龐大勢力,還有盟友李資謙的交代,還是忍住了。「大王,李相說得對。金學士受宋人蒙蔽,情有可緣。」聽到這裏,金緣忍不住舒了一口氣。「不過臣聽說副使尹彥純、徐昉兩人,四處鼓吹宋國兵事強盛,國力鼎盛,還貶低我國實力,有動搖軍心,蠱惑人心之嫌。」崔弘正毫不客氣地說道。使節團帶來了一份「喪權辱國」的和議,沒有人出來擔當責任,怎麼說得過去正使金緣已經撇清,副使李資諒是李資謙的親弟弟,更加不能波及。副使金富轍是金緣侄兒,金覲的兒子、金富軾的弟弟,當然一併撇清。於是這口鍋,只能由尹彥純、徐昉來背,誰叫你們是崔弘嗣、金景庸那一派的人!王俁勃然大怒,「如此不忠之臣,安能位居朝堂,立即流放江華島,遇赦不赦。」李資謙和崔弘正對視一眼,交流着得意的目光。大勢已得,先剪除黨羽,再步步進逼,將崔弘嗣、金景庸一併逐出!崔弘正得到了李資謙的暗示後,康慨陳詞道。「大王,當年高句麗,疆域遼闊,西抵遼水,北抵混同江,東至大海,不僅鴨淥江,連白山、遼東和大半東北都是其國土。我高麗國又承嗣高句麗,從法理上講,不要說築區區九城,就是索要遼東和渤海舊地,也是應該的。」崔弘嗣、金景庸等主和派大臣聽得目瞪口呆,你這雄心壯志,留在高麗國真是委屈你了啊!你怎麼不上天呢!再一轉頭,卻看到大王王俁在椅子上緊握着雙拳,滿臉漲得痛紅。仿佛下一秒就要下詔,召集水陸大軍,征伐東北,收回高句
第七十章 高麗國果然翻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