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俯身在面前的地理圖上,仔細盤算了半天。最後決定帶領大家一起再去看一次地形。
上黨和長平之間由一道高山隔絕,這座山嶺以堯的長子丹朱命名。丹朱嶺向長平的丹水河邊伸出四個山腳,圍出三道山谷,從東邊環抱着丹水河谷。最南的那個山腳距離過遠,被廉頗排除在防禦圈之外,丹水防禦圈就以三個山腳為依託,向東北繞丹朱嶺一圈,西邊再以丹水為邊,築壘守御。整個防禦圈像一個連綿不斷的巨大三角形城池,包括了北、中、南三個山腳,兩個谷地。
廉頗的大帳設在中間的山腳上,而他們商議出擊的地點在南山腳的南邊。那個成為關注焦點的小山包,其實是南山腳的延續,但被丹水劈開一個四五里寬的口子。
廉頗帶着眾人先登上二十里外南山坡的高處,俯視眼前的地形:丹水蜿蜒從兩山之間流過。由於最初預想白起會以高都為基地發動進攻,南山腳被修築成一個堅固的築壘區,是對抗白起進攻的第一道防線。把這裏作為進攻的發起地則距離敵營柵達二十里以上,距離有點遠。因此,那座由南山腳延伸過來的小山包就是一個不錯的墊腳石。眾將再一次觀察了整個戰場的地形(在這裏生活了兩年,他們已經無數次觀察過戰場的地形),確認從南線發動進攻是可行的。廉頗又帶着大家下山,步出營寨,過河來到這片山地上。
山腳延伸到丹水西岸的小山包正處於一片平原的中央;下山後再往西十里,就是王齕作為南線依託的小山嶺;泫水從山間緩緩流出,向東南匯入丹水。眾人站在山峰上指指點點,商議着行動計劃。
秦軍在對面山上的瞭望哨看到了這一幕,立即報告王齕。王齕趕緊過來觀察時,正好看見這群人大搖大擺地順着山坡下來,出了壁壘,登上十里之外的小山包。
只有區區十里之遙,王齕連他們的服裝樣式都能看出來:那絕不是一群無名士卒,而是一群上等人,而且居中一人,地位明顯與眾不同,很可能就是廉頗!廉頗帶着一群大員出現在這座山頭上,不用說,那一定是要搞大事情。
負責這一地段防禦的五大夫和公乘早已到達,他們見王齕沉吟不語,道:「彼窺吾營,必將擊我,吾將引兵擊之!」
王齕道:「彼尚遠,擊之無及。姑觀之!」
王齕很有耐心地仔細觀察各人的動靜和姿勢,在心裏推測着他們議論的內容。他們在山峰上停留了近一個時辰,直到太陽偏西才下山離開。王齕經過一個時辰的認真觀察,也猜測出他們議論的大致內容,那就是要在南邊的地段上發動一次進攻。廉頗和這群人中大部分人都對過話,這些人也都回應過,他們應該就是部隊的高級將領;這群人有十來個,與得到的情報趙軍有十餘萬人相符。結合廉頗的姿勢和交談者回應的姿勢,進攻的參與者有六七個將軍,推測總兵力六七萬人,占趙軍的大半。等到這群人下山後,王齕讓一名軍使急赴高都報告白起,趙軍將在近期對谷地發動一場進攻。不多久,五騎馬馳出山道,往高都而去。從谷地到高都的通道全程都在山後,趙軍的瞭望很難發現他們。
時近暮春,天亮得早,擊鼓聚軍時,天已經蒙蒙亮了。這時,守南面的五大夫急匆匆地過來見王齕,道:「武安君至矣!」
王齕大驚,道:「速請!」
五大夫道:「君上命吾等且往山上觀陣。」
王齕作為主將,其大帳自然是在谷地的中央。王齕連忙結束整齊,帶了兩名隨從騎馬跟着五大夫起身。兩人走出十里,被武安君的隨從攔下,王齕和五大夫兩人被隨從帶着來到一片山坡前,武安君坐在一塊大石的後面,專注地觀察着對面的小山。
見王齕和五大夫過來,白起指着那一片山地道:「彼山雖近汝營,亦近高都,彼若占此山,兩地交通斷矣。」
王齕開始並未注意到這一點,見白起提起,道:「臣當遣一部駐於此處,以當趙軍。」
白起未置可否,只顧低聲自語道:「彼若出此彼若出此但言汝之所見。」
王齕將昨天自己觀察到的情況詳細地向白起匯報,白起一邊聽着,眼睛還是掃視着山下的山川路徑,不知是在盤算着什麼。王齕在白起手下呆過,早聽說白起出現這樣的表情,敵人就該倒霉了,所以特別興奮
第33章 壁壘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