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 第八百五十七章三方打算(二合一)

第八百五十七章三方打算(二合一)

    帝師怎麼了?

    該不鳥你就不鳥你。

    結果崇禎的另一個老師詹事文震孟也寫了一份奏疏,分析皇陵震動。

    他認為大明皇陵被毀乃是千古未有之奇變,主要是有以下四點原有。

    首先是皇帝在處置閹黨上果斷,使得日月重光,但由於邊疆失事致使皇帝懷疑,身邊有小人環伺到今日。

    二是因為猜疑越發的深,朝臣當中不得片刻休息。

    縉紳奢靡,士子唏噓,商旅不暢,百工失業,本來大明一副勃勃生機萬物進發的模樣,忽然全都沒了。

    三是邊事既壞,修舉無謀,兵不精而自增,餉隨兵而日益,餉益則賦重,賦重則刑繁;

    加上天災頻發,百姓饑饉,無食無衣又受到官吏鞭撻,使得愁苦之氣沖天;

    四是將無紀律,兵無行伍,銀殺劫掠慘不可言,尾賊而莫敢奮臂,所殺之人皆是良民。

    文震孟作為飽學之士,文筆斐然,極力勸說崇禎下發罪己詔,順便把讓皇帝下罪己詔的緣由都點到閣臣身上去。

    此奏疏看的崇禎極為讚嘆,再傳給內閣與六部看。

    溫體仁則是置之不理,他忙着給太監下跪,讓他們在皇帝面前給吳振纓說好話,不要被處斬,改為戍邊。

    溫體仁數次屈膝太監,被其餘內閣成員認為是閣體掃地。

    但基於溫體仁的為人,閣老們也懶得當面指責,只是在背後表示對他不屑。

    堂堂大明首輔,官員的魁首,讀書人的榜樣,竟然給一幫死太監下跪,還不止一次,簡直是厚顏無恥之徒。

    眼前人的相互勾結,崇禎絲毫不知,還在思考罪己詔的事。

    鳳陽皇陵事件,閣臣溫體仁、王應熊也脫不了干係,這兩人全都是仗着他們的關係胡作非為。

    然後溫體仁為了掩蓋過失,差言官把事前發出預警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勒令他致仕。


    給事中許譽卿在潁州實現後就請求朝廷緊急調兵五千防守鳳陽,但是被溫體仁拒絕採納。

    此番他開始上奏張鳳翼尸位素餐,內閣閣臣溫體仁、王應雄玩寇速禍。

    崇禎卻認為這是苛求,反而親自下場譴責許譽卿。

    然後言關門激動了,紛紛彈劾溫王二人相互包庇,皇陵被毀,近日來輔臣上朝絲毫沒有席藁gao待罪的意思。

    溫體仁一向忌憚許譽卿,對他如此嚴厲的彈劾恨之入骨,慫恿他人攻擊許譽卿,便趁機擬旨,給他降職。

    崇禎自是相信溫體仁的,見到有人彈劾許譽卿,還有溫體仁送上來的票擬,直接把降職划去,改為革職。

    溫體仁、王應雄本以為事情終了,矇混過關,但皇陵被毀發生後,楊一鵬、吳振纓遲遲不上報真相。

    待到上報後,溫王二人害怕皇帝怪罪,便扣押鳳陽失事的奏疏。

    隨即又把收復鳳陽的奏疏先呈給陛下,後把鳳陽失事的補送,並且在票擬的時候輕描澹寫,令巡撫待罪視事。

    他們二人再以不處分楊、吳二人使得他們自己不受牽連。

    但沒有不透風的牆,言官知道後,更是瘋狂的上書。

    楊一鵬鳳陽恢復是二十一日寫的,鳳陽失事是二十八日寫的,天下有未曾失事,就先恢復的道理嗎?

    原來是王應熊把奏疏的日子做了塗改,欺誑皇帝。

    王應熊有恃無恐,只承認票擬是偶然失誤,絕不是故意的,你們這些言官是污衊本閣臣。

    他屢屢上書辯解,說他與楊一鵬是鵬比之名而無鵬比之實,還拿溫體仁做類比。

    溫體仁是崇禎的心頭好,根本就不認為皇陵被毀與他有關,也沒有意識到文震孟所說動亂的根源在溫體仁。

    首輔溫體仁專心傾軋,不計國事,仿佛徐庶進曹營一般,不獻一策,皇帝每次以兵事詢問,他則回答請神武陛下自決。

    他深知皇帝不信任廷臣,皇帝不想粘鍋,作為內閣首輔同樣不粘鍋。

    要不然按照崇禎的個性,懲治了楊一鵬和吳振纓之後,溫體仁與王應雄也指定會進詔獄,結果嘛事沒有。

    言官們自然不肯



  
秋來2推薦:  大明最後一個忠臣  從長坂坡開始  抗戰之決死支隊  我修仙靠肝兄弟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隨機推薦:  我有十萬億舔狗金  豪門梟士  九域凡仙  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360搜"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