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矛盾叢生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矛盾叢生

    在這份國書中皇太極為和談開出了條件。

    明朝給清朝每年黃金萬兩、白銀百萬兩。

    雙方邊界劃分:明方以寧遠雙樹堡中間土嶺為界,清方以塔山為界。

    直接把洪承疇目前還沒有丟掉的地盤全都劃入囊中。

    其實滿清的漢官祖可法、張存仁、馬國柱、雷興等上奏,分析明人講和的意圖。

    「皇上,明朝人哀鳴求和,顯見其兵力已枯竭,將領萎靡不振,救困無術,徵調比前更困難。

    或者出於明智,自知退步,這也是可能的。

    但漢人熟知「城下求和,春秋恥之」的道理,而今明人「搖尾乞憐」,未必不有不可告人的打算。」

    「皇上,第一,明人求和,不過是舍金錢以誘惑我軍;

    第二,可能是以講和為緩兵之計,延緩我清軍攻城,而等待從再徵調軍隊支援洪承疇;

    第三種可能是,怕我兵截擊明從寧遠至松山的糧,暫借和議為運糧之計。」

    據他們的分析,明人講和必有所「密謀」,請皇太極不要上當。

    皇太極在同崇禎發佈國書後,其實就議和的事情徵求諸王貝勒滿漢大臣的意見。

    提出議和還是繼續打的問題,讓他們各抒己見。

    許多人都反對議和!

    因為大清已經在松、錦撒進去那麼多的錢糧士卒,火藥火炮,未曾立下大功。

    就因為明人磕頭求饒,咱們就不打他了,這是不對的。

    更何況大明想要花錢買平安,咱們為什麼不去入關搶呢?

    還能搶的更多!

    「我大清理應繼續打下去,然後席捲中原,奪了明國皇帝的鳥位!」

    這其中屬實是漢官叫囂的最凶。

    他們也是最反感和談的,甚至比滿清的諸王貝勒們還要強硬。

    雖然皇太極讓諸王貝勒們與漢臣聯姻,但是雙方也多是有些「微小的隔閡」。


    對於如此好戰的言論,皇太極即使頗為高興,但他顯然有更深的考慮。

    統一全國,還需多方謀劃。

    明境內的反賊賀今朝可不算是一股小勢力。

    他倒是願意看到賀今朝在明境內四處征戰,被諸多事情纏身,最好拖大明下水,而不是大明一直釘在遼東拖着他。

    皇太極雖然不清楚賀今朝為什麼一直待在貧苦的西北之地不動窩,但總歸認為這人是個強敵,他可不會放鬆警惕。

    就算是耗時間,以他的歲數也是耗不過賀今朝的。

    所以皇太極的思想準備總是覺得不足,紅夷大炮數量不夠,士卒兵馬盔甲也少,糧草儲備也不多。

    還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必須要萬事俱備,牢固基礎,才能「借來那一股東風」。

    因為縱然大明主動低頭,他也不能盲目進取。

    而且皇太極還舉出了金朝的例子。

    它雖有中原,但是沒過多久就滅亡了,盛與衰,都有它的時間,不可貿然強求。

    諸位還是想着如何消滅洪承疇率領來的十三萬明軍才是正事。

    皇太極雖然同意議和,但也不想放棄前線的戰事,只想着麻痹大明朝廷,以此寄希望遠在京師的他們來給身處前線的洪承疇扯後腿,才能對大清更加有利。

    當滿清這份國書擺在崇禎面前的時候,他都想要發笑。

    皇太極是不是再賀今朝那裏安插了諜子,以至於要價一致?

    還是在陳新甲的標準下,也給出了同錘匪一樣的待遇才促成了和談?

    此番前去與清廷議和的使團,甚至連陳新甲都不知道皇帝的真實意圖,所以想要極力促成此事。

    故而崇禎心裏也都有些打鼓,這些條件是不是陳新甲等人給大明「設立」的,才讓錘匪與清廷全都滿意?

    繼而全都與大明議和?

    馬紹愉跪在一旁,根本就不敢多說什麼。

    崇禎揮揮手,讓他們全都下去了。

    楊嗣昌坐在一旁,同樣看着清廷的議和條件。

    皇太極倒是真會定價。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矛盾叢生  
秋來2推薦:  大明最後一個忠臣  從長坂坡開始  抗戰之決死支隊  我修仙靠肝兄弟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隨機推薦:  柯南之假酒的自我修養  我在異界肝經驗  玄妙大唐  豪門梟士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360搜"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