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崇禎任命他們有什麼用?
縱然是洪承疇也是穩妥起見,並沒有派兵廝殺擄掠的盆滿缽滿的清軍。
多爾袞率軍經遷安縣青山口出關,得勝返回瀋陽。
倒是靖遼侯吳國俊領兵進駐遵化虎視眈眈想要搶一搶清軍臃腫的輜重,余者皆是不敢靠前。
首輔劉宇亮聽到盧象升陣亡的消息,連忙逃走,生怕自己也步入後塵。
就在清軍撤走之時,吳國俊向劉宇亮提出,清軍已經向東北遁歸,我軍應該抄掠或者後截,以免再次遭到對方:「官兵免送」之羞辱。
但是劉宇亮即使會和了洪承疇、傅宗龍等人也不敢邀擊,反倒答覆不必如此節外生枝,萬一清軍聞風復返,莫不如任其飽掠而去。
可傅宗龍是一個想要干實事的人,他會和吳國俊在武清、薊州、冷口關夾擊清軍,取得小勝,直到清軍完全出塞,才停止軍事行動。
清軍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且輾轉如此之久,大明沒有打過一場殲滅戰,將領們也不敢正面迎擊。
一味的尾隨跟蹤,像個痴漢。
再加上朝廷中樞調動不靈,前線飛報軍情,兵部不敢擅自做主,要事事請示皇帝,坐誤戰機。
待到清軍走後,兵科給事中張縉彥第一個上書皇帝,陛下,咱們得追究諸臣工戰敗的責任。
他從頭到尾的數,第一便是從牆子嶺入口,有罪者吳阿衡、吳國俊、鄧希詔;
第二是青山口再入的清軍,有罪者巡撫陳祖苞,總兵陳國威、監軍孫茂霖。
第三是丟失城池,有罪者盧象升、總監高起潛,總兵王朴、楊國柱、虎大威、侯拱極,贊畫楊延麟、巡撫張其平,總兵劉光祚、總監方正化。
第四是失陷藩封,有罪者是督察劉宇亮、總督傅宗龍、總監高起潛,以及調發逗留諸將李績、祖寬、郭進善,巡撫顏繼祖、總兵倪寵。
第五是坐視清軍出關,有罪者劉宇亮、傅宗龍、陳新甲、高起潛、劉光祚、王朴、楊國柱、侯拱極、祖大壽。
最重要的是兵部尚書楊嗣昌身負國防重任難辭其咎,諸臣之罪全都在他身上。
內閣滾滾豬公也難辭其咎,尤其是以首輔劉宇亮最為嚴重,無安內攘外之功,致魯莽之笑料。
甭管你是活人還是死人,都不能避免被分鍋。
這個奏疏不僅是分鍋大會,他還批評諸多臣工游談浮論,不肯實心辦事,不要以為敵軍退去就可以安享太平了。
崇禎批閱之後,接受了他的意見,要楊嗣昌主持失事諸臣的查核工作。
當楊嗣昌給出了相同的意見,崇禎思索半天,改為邊防、城守、入援、調度四個方面,分別核查,按律處理。
楊嗣昌得到回覆之後,再次上書。
崇禎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名單,開始為底下幾個官員主動開開脫。
總督傅宗龍,擔着殘局,自然不可能有所建樹,因此被斬,屬實是罪責過大。
總督陳新甲,麾下的精兵都歸了盧象升,後面的則是歸了傅宗龍,新收的皆是零散敗兵,勿要苛求。
督察劉宇亮,未成師以出,未終局以定,勿要苛求。
贊畫楊延麟,書生入幕,怎能擅長軍事,勿要苛求。
總督盧象升,以丁憂之身,忽做卷甲勤王之事,捐軀報國,勿要苛求,相比較吳阿衡不同,一個是失火之人,一個是救火之人。
這些人崇禎都給減輕罪責,他認為失職嚴重的有副將祖寬,違期不進,粉飾他詞,難逃大法。
其中關寧軍重將總兵祖寬救援濟南不力,遲滯
不前,被崇禎下來奪職,以「失陷籓封罪」處死。
盧象升領軍鎮壓起義軍時,曾誇耀軍中唯有祖大樂、祖寬等人最猛,且殺敵最多。
祖寬是祖大壽家僕,後被收為養子,性驕橫,兵馬所過之處焚毀民宅,女干銀婦女,比清軍有過而不及。
崇禎第一個處置祖寬,也是在敲打祖大壽。
總兵李重鎮,棄總督盧象升而逃,應當重處。(當時在高起潛麾下聽令)
總兵王朴,先行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