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兒,咱們跟爹娘一起會回屯裏住一段吧。」
不願意應付鎮上的人情世故,朱傳文就準備帶着鮮兒回放牛溝住一段。
雖然有一點改變世道的心,但朱傳文也不願意完全出賣自己。
如果不是不想管太多的事,朱傳文也不會放任自己地盤的民政,給當地的鄉紳自理。
「好我也想回屯子裏住一段,陪陪爹娘了。」
鮮兒臉色陰晴不定的變了幾變,最後還是應了下來。
鮮兒並不是對屯裏,對朱開山和朱魏氏有什麼意見。
相反因為鮮兒舍了爹娘,跟朱家闖到了關東。
朱家一家都很善待鮮兒,相處的都很好。
朱開山和朱魏氏不要鮮兒照顧,讓鮮兒住在鎮上就是例子。
主要是兩個人成婚七八年,都沒有要孩子,鮮兒有點愧對兩個人。
「你放心,爹娘那邊我來應付,不會讓你為難的。」
兩個人這麼長時間沒孩子,前幾年是因為朱傳文考慮着鮮兒的年紀不大,有意不要。
後面就是朱傳文被滿清收編,常時間在外駐守,兩個人聚少離多,沒有要上,畢竟這種事還是要講究一點緣分。
「老朱大叔,你們一家的辮子呢?」
回屯之後,老朱家先被別人注意到的就是頭上的辮子沒有了。
「剪掉了,都是民國了,誰還那留腐清的辮子。」
朱開山邊趕車,邊對着屯民回道。
「剪了好,剪了乾淨利落」
「這不是跟假洋鬼子一樣了嗎,難看死了!」
屯民礙於老朱家的身份,不管心裏怎麼想,表面都是支持稱讚的態度。
但小孩不在意這些,沒那麼多的顧及,心裏怎麼想也就怎麼說。
這屬於審美的扭曲,二百多年的思想毒害,想要扭轉需要時間。
「你們都是誰家孩子,哪一個都不能跑,都給我把辮子留下,要不然一個都別想跑。」
朱傳文對着一群看熱鬧的小孩威脅道。
「快點跑啊,我不要被剪辮子!」
一群小孩立馬作鳥獸散,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遠離兵和匪,對朱傳文的身份天然畏懼。
朱傳文就算友善,起碼也相當於巡捕的威懾。
放牛溝和元寶鎮的孩子,熟悉民團的風格還好一些。
在其他地方,朱傳文的名聲,說是可以止小兒夜啼都不奇怪。
「跑也沒有用,在放牛溝不允許還留辮子的娃娃存在。」
朱傳文在心裏想到,那些成年人也就算了,思想固執,不好改變你,但孩子可塑性強,不好耽誤。
回去就要跟里長商量,要把孩子的辮子剃了。
然後進行一些新式學堂教育。
等到二十年後,這些人也就可以大用。
隨着老朱越來越發達,放牛溝老朱家的院子,也是一再經過擴建。
到了目前,不只是有長工們和傭人們住的院落。…。。
老朱家三兄弟,也各自有自己的小套院。
「你們收拾吧,我到田裏看看去。」
剛回到家,朱開山就又惦記起了地里的那點莊稼。
請再多的短工和長工,都不耽誤朱開山親自下田。
「爹,我跟你一起去吧。」看着傳武沒有跟着一起去的意思,朱傳文決定自己跟過去看看。
兩個人到的時候,長工們在把頭的帶領下,為大豆田除草。
這是朱傳文老家山東的種田方式。
人多地少的原因,山東講究的是精耕細作,沒有更多的田,只能在怎麼提高單位畝產上做文章。
關外本就土質肥沃,又是人少地多的情況,採用的是粗獷式種田。
一眼望去,老朱家的莊稼就要比其他人長勢好上很多。
「崔把頭,豆田還需要幾天,那幾晌煙田,也需要人手了?」
朱開山對着領頭的長工問道。
「東家,夥計們都賣了死力氣了,耽誤不了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