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清虜暴露想要竊據神州的目的前,大明可能有一些官員會認可當初吳三桂「借虜平寇」的說法。筆硯閣 m.biyange.com
可自從清虜兩次欲南下滅亡大明江山社稷,腦子稍微正常點的官員都知道「借虜平寇」是個多麼可笑的說法。
也因此,很多忠於大明的官員對放清虜入關的吳三桂恨之入骨。
如今軍務院這些大臣更知道朱媺娖多麼厭惡吳三桂,自然不會給吳三桂這個大漢奸求情。
於是,讓吳三桂無條件反正歸明接受整編的事就這麼定下。
後面,朱媺娖又與軍務大臣們討論了一些其他軍事方面問題,便散會了。
眼見就開到中午了,朱媺娖看還未處理的奏章中也沒什麼緊急要務,便準備回竹林老宅,學習會兒現代知識,然後吃午飯。
誰知這時劉淑英卻從後殿走來,神情極為嚴肅地遞上了一張電文。
「陛下,曾軍門與其軍中北鎮撫司千戶白曉生聯名傳來電文密報,說在青州找到了定王和永王,請問如何處置。」
朱媺娖聽了一愣。
自從她在成都掌握權力以來,一直都有派人查找,可不論是朱慈烺,還是朱慈炯、朱慈炤,都沒有一點消息。
時間一久,她都要懷疑三位兄弟是否還活着了。
不曾想,今日竟然突然得到了朱慈炯、朱慈炤的消息。
回過神來,她便接過曾英、白曉生的電文看起來。
電文中說,兄弟倆最先出現在沂水縣城,身邊只有兩名侍衛。
當時是邊防軍第二鎮的一個營在沂水縣修整,兄弟倆或許是聽說這支隊伍是朱媺娖的嫡系,便到軍營主動亮明了身份。
該營參將雖無法判定兄弟兩人身份真假,卻知道是天大的事,當即就將人送去給曾英了。
但曾英也沒辦法辨認兄弟二人所言真假,只能詢問一些問題進行判斷。
原來,當初李自成帶着他們兄弟三個一起去一片石跟關寧軍、清軍大戰,潰敗後兄弟二人就和朱慈烺失散了。
後來,等清虜佔據了京師,兄弟兩人才在幾名侍衛的保護下慢慢逃到了山東。
因為兄弟兩人身份太敏感,年紀也比較小,一行人又缺乏盤纏,外面不是流寇就是賊匪,再不就是清虜。
於是兄弟二人便聽從一名侍衛的意見,先躲入了沂蒙山中——雖然沂蒙山也有很多山賊,並非太平地界,但危險相對外界總歸要少一些。
不過也因為兩人是藏在了大山中,得到的外界消息很有限。直至近兩月,他們才聽聞的到些許「監國公主在揚州大敗清虜」的傳聞。
因為出了沂蒙山,周邊州縣都已降了清虜,便連曲阜的孔聖后人都降了清,就給人一種天下都已為清虜所佔據的感覺。
所以,沂蒙山中的人都只將「監國公主在揚州大敗清虜」當笑話聽,根本沒幾個人相信。
兄弟二人都只是少年郎,是願意相信這等有利於大明的消息的。可保護他們的侍衛卻都是成年人,根本不信這事,自然也不會冒險帶着他們南下。
於是,直至清虜在山東潰敗,明軍接連收服失地。
保護兄弟倆的侍衛多方打聽,確認了一些消息,這才在沂水縣被收復一個月後,找到機會帶兄弟倆到了軍中···
朱媺娖知道,電文所講述的倆兄弟遭遇看似簡單,但其中必然還有許多兇險沒說明。
畢竟兄弟倆身為皇子,一旦泄露身份,就很容易為各種勢力、各種野心之輩覬覦和利用。
不過曾英、白曉生的立場倒是很清楚。
兩人首先在電文中表明,他們無法判斷兄弟二人身份真假,然後還向朱媺娖請問如何處置。
也即是說,若朱媺娖都不願見這兩人,認定他們是假的。曾英、白曉生直接就能在軍中秘密處決了兩人以及隨行的兩名侍衛。
劉淑英也在旁看着朱媺娖,想要知道朱媺娖準備如何處理此事。
至於提建議——她知道這種事絕不是為人臣子可以干涉的,只能由朱媺娖自己決定。
只見朱媺娖放下
第470章 永王定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