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大臣們是不是真心希望解決問題,還是有其他心思,李世民很快發現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朝臣舉薦魏徵。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幾個丞相見狀,沒思考多久就默許,甚至主動站出來認可。
魏徵倒是沒站出來,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來推脫,這事做好了,收穫的聲望可不小。
可賑災容易,只要有足夠糧草,基本上沒什麼大問題。
但人心卻難以琢磨。
群臣基本上達成一致意見,目光全看向了李世民。
剛做皇帝時,李世民大概是知道自己殺兄、殺弟、逼迫親爹退位的事,失了人心。
心裏沒底氣,自然心虛。
不僅留下魏徵等李建成還活着時的太子黨,在朝為官。
好比當年劉邦封賞雍齒一樣,滿朝文武見劉邦最恨的人都有賞,那自己應該也沒危險了。
李世民此舉確實穩定了朝局。
而他在貞觀初年,即便心裏不喜歡,甚至嫉妒延誤喜歡找自己不足的魏徵,卻真的聽魏徵和不少大臣的諫言。
甚至害怕大臣不說真話。
但貞觀十年之後,李世民坐穩皇位,大唐國力也蒸蒸日上,他就變的不怎麼愛聽大臣的諫言了。
加上歷史上親爹李淵在貞觀九年,媳婦長孫皇后在貞觀十年先後病世,李世民悲痛之下,心情大變。
而且沒了約束,上朝時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凡事都喜歡挑刺的魏徵,還有那些個喜歡進言的大臣。
這方世界裏,長孫皇后還活着,李淵卻已經死了好幾年。
李世民皇帝做久了,還是難免有些自得意滿。
當然,說他變的剛愎自用,湖塗了,只是對比他壯年之前的行為。
相比歷史上很多皇帝來說,即使是晚年的唐太宗仍然超越不少人,並不能算是昏庸無能。
既然大部分人都舉薦魏徵,加上這傢伙確實只愛名,李世民沒多思考,就同意魏徵負責抗災和賑災之事。
石仲魁得到消息後,這才把已經回地府,再次做判官的崔判官找過來,詢問楊文輝轉世投胎到什麼地方。
崔判官倒是沒敢拒絕,只是心中難免有些顧忌。
畢竟石仲魁這舉動,肯定會讓很多仙神不安起來。
石仲魁微微一笑,「道兄當年因為幫天蓬遮掩所犯之罪,不得不主動下凡,在人間受苦五百年。
雖說道兄勤勉、仁善,這五百年裏做了許多善舉,得了不少功勞。
可道兄回陰曹地府後,難免還是會被人說閒話,對嗎?」
崔判官嘆息一聲點點頭,下凡受罰就如污點,怎麼洗都洗不掉。
自己又沒那個福分,像石仲魁一樣受罰回天庭,就被太乙真人收為親傳弟子,做了闡教三代門人。
用不着擔心的前途。
石仲魁繼續說道,「那若是同位地府四大判官的魏徵,在人間犯下大錯,對道兄此時的處境,是否會有些許幫助?」
崔判官眼睛一亮,隨後也不問石仲魁打算做什麼,笑着拱手一禮,又說了幾句客套話,就以地府公務繁忙,回了地府。
而石仲魁自然知道了楊文輝,轉世去了哪裏。
報復的手段也很簡單,引楊文輝習武就行了。
李世民入地府絕對是西方教做的局,目的就是讓他害怕,但這也讓他多活了二十年。
西遊記中,生死簿上李世民一開始的壽命只到貞觀十三年,可崔判官卻在生死簿上加了兩筆,變成貞觀三十三年。
比現實世界中649年去世,多了十年壽命。
楊文輝此時才轉世,至少在李世民還活着的二十年裏,基本上沒機會獲得軍功。
即便他學武的天資非凡,也不可能十幾歲就上戰場。
而且戰場上得到的功勞,可算不上『仁善』二字。
一將功成萬骨枯,殺的越多,就越是背道而馳。
算計了魏徵,免得他親自安排楊文輝轉世的事。
隨後石仲魁暗暗想着,西方教若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