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魁才不管你有緣還是沒緣分,到了自己手裏,就是有緣。
菩薩此時才看出石仲魁根本就是個無賴,忙再次威脅道,「此寶龍披一縷,免大鵬吞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
真君若是接手,便是七佛應約相隨。
貧僧自然願意雙手奉上,助真君時時聽取佛陀教化。」
石仲魁立馬在心裏罵了起來,自己若是真的強要袈裟,菩薩鐵定敢派七個佛陀待在自己身邊。
就算不敢對自己不利,可僅僅只是時時念經,也能噁心死自己。
好在自己一開始就沒想過藏着袈裟和錫杖,「貧道一開始就說過,買下這兩件佛寶,要送給住處水路大會的江流兒法師。
和尚,你只管賣,貧道買下就命人送出去。
畢竟那江流兒法師,還是某推薦給陛下的。
現在既然遇到兩件佛家好寶貝,那就好人做到底,免得陛下還要耗費大唐國庫里的錢財,準備佛寶賞賜給江流兒法師。」
這下輪到菩薩為難起來。
雖說自己一開始的目的,也是送袈裟、錫杖給金蟬子,但若是能由唐皇親自送,那就代表着皇帝已經接受了佛家。
今後整個大唐不管是上層,還是尋常老百姓對佛家的態度,肯定能大為改觀。
這就等於給佛門大興打下堅實基礎。
可若是佛家重寶,是石仲魁這個玄門弟子送給江流兒,這事傳到仙界還好說,可在人間凡夫俗子看來,那就是和尚連道士送的東西都要。
底層百姓為了一日三餐,本來過的就艱難,也不懂這些背後之事,只會笑和尚臉皮厚,一聽七千倆銀子的寶貝,居然連佛道有別夠不顧了。
若是營造出『死要錢』的映像,這對傳教的打擊是致命的。
菩薩深吸有口氣,知道自己雖然沒讓石仲魁得逞,卻也沒機會借皇帝的手,宣揚佛家了。
「不勞真君靡費,此二物貧僧自願白送給玄奘法師。」
石仲魁也不是好人,見狀哈哈一笑,對着隨從大聲道,「來個人,把這萬兩銀子送去化生寺,就當這次水路大會的用度。
也算本真君為待嫁的公主,替大唐解憂。」
這話一出,周圍無數人果然大聲叫好,瞬間就把水路大會的風頭搶走一大半。
甚至暴露道士有錢,也不全是壞事。
石仲魁是道士不假,但他也是皇親國戚。
底層民眾知道今日之事後,對他的印象中,記住他是駙馬人,肯定遠比記住他是道士的人要多太多。
而且駙馬有錢,那不是理所應當的事嗎?
否則皇帝憑什麼把女兒嫁給石仲魁?
普通人家嫁女兒,都想嫁給有錢有權之家,不說藉助女婿為自家撈好處,至少女兒嫁過去不吃苦,總是好事。
這公主選夫婿,自然也得選有錢的,免得因為窮而丟了皇家的顏面。
這想法再正常不過,所以石仲魁半點都不擔心自己露富,會對玄門造成多大負面影響。
最重要的是,經歷過南北朝一百七十多年的亂世,還有隋末十幾年的動亂,民眾雖然一定程度上算是接受了佛家。
但真正願意出家的人,大部分都是過不下去的底層。
為的無非是實在活不下去,想混口飯吃而已。
甚至信徒也大部分都是底層。
能吃飽穿暖,金銀不缺,大權在手的人家,反而絕少有真信徒。
就是紅樓世界中的王夫人,三天兩頭吃齋念佛,她就真是誠心拜佛?
無非是做給外人看的。
若是傳出道士有錢,和尚是窮鬼的風聞,鐵定會有更多人首選出家當道士。
這等於是在和佛家爭奪信徒和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