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秦鋒預料的非常精準!
大帳議事的第四天,從河南境內傳來了消息:為了抗拒官軍的大舉圍剿,闖王—高迎祥利用自己的威望,號召各路流寇首領們向滎陽地區靠攏,組建聯盟、共圖大事!
而各路流寇首領們聽到號召之後,紛紛率領本部人馬向滎陽地區靠攏,路途比較遙遠、無法靠攏過去的,則派出使者參與會盟!
結果是:共有十三位大流寇首領、七十二位小流寇首領參與會盟,合稱"十三家七十二營",流寇首領們還一致推舉闖王—高迎祥為總盟主,率領各路流寇、共同抗拒官軍!
而高迎祥當上總盟主之後,立刻進行了軍事部署:
命一部分流寇首領帶領本部人馬四下出擊,牽制住各路官軍!
命另一部分流寇首領帶領本部人馬駐守滎陽及周圍地區,搜集糧草、供應軍需!
自己則親率主力人馬大舉東進,兵鋒直指開封城,誓要拿下這一戰略要地!
開封守軍見流寇們人多勢眾、來勢洶洶,自知難以抵擋,立刻向五省總督—楊鶴求援。
開封不僅是戰略要地,還是周王一脈的世襲封地,斷斷不容有失!
故而楊鶴接到求援信之後,立刻責令陝西、山西、四川、湖廣幾省的官軍加快推進速度,合圍中原流寇,同時以精兵救援開封城!
崇禎八年—八月初十,出兵救援開封城的命令送到了潼關!
接到命令之後,秦鋒、侯世祿、李棲鳳、宋有韜再次聚集在中軍大帳內,商議出兵之事!
「各路流寇們果真齊聚滎陽地區,而後向東攻打開封城了,和秦大人之前預料的一模一樣!」
「秦大人料事如神,李某佩服至極!」
「卑職亦佩服至極!」
「不敢當、不敢當,僥倖猜中而已!」
會議一開始,侯、李、宋三人全都伸出了大拇指,稱讚的話更是接連不斷,難怪人家是常勝將軍呢,這般精準的戰略眼光,舉世罕見!
秦鋒謙虛了幾句,而後和三人商議事情。
首先商議的,就是大軍的指揮問題。
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如今西北四鎮兵馬聚集在一起,不能各自行事,必須統一指揮才能發揮出最大戰力,問題是,由誰來負責指揮呢?
「秦某認為,侯大人官職最高、資歷最深,而且久經沙場、經驗豐富,負責統一指揮四鎮兵馬最合適不過了!」
「秦大人此言差矣,侯某雖然混跡行伍多年,但是能力一般、智謀有限,做固原鎮總兵官已經捉襟見肘了,斷斷沒有指揮四鎮兵馬的本領!
反倒是秦大人,雖然年紀不大,卻是足智多謀、文武兼備,自從統帥兵馬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堪比漢之長平侯、冠軍侯!
故而以侯某之見,由秦大人統一指揮四鎮兵馬最為合適了,定能旗開得勝、大敗流寇,建立莫大功勳!」
「李某認為,侯大人言之有理,由秦大人統一指揮四鎮兵馬最合適了!」
「不合適、不合適!」
「合適、合適,為國家大事計議、為四鎮將士考慮,秦大人就不要推脫了!」
秦鋒推舉固原鎮總兵—侯世祿統一指揮四鎮兵馬,沒想到,後者直言拒絕,還反過來推薦前者。
甘肅鎮總兵—李棲鳳則安全贊成侯世祿的提議!
兩位總兵官推薦一位副總兵官統一指揮四鎮兵馬,是不是太奇怪了?
不奇怪,是有原因的。
從軍事
角度來說,西北四鎮的將領當中,秦鋒的能力無可匹敵,由其統一指揮四鎮兵馬是最佳選擇!
從政治角度來說,由秦鋒統一指揮四鎮兵馬,是五省總督—楊鶴的意思,不宜違背!
不懂嗎?
解釋一下!
西北四鎮兵馬東出潼關、討伐中原流寇,需要有人統一指揮,這件事五省總督—楊鶴肯定是知道的。
如果楊鶴有意讓侯世祿、李棲鳳其中一人負責指揮四鎮兵馬,肯定會在命令中寫明的,但是沒有。
說明楊鶴
第五百三十一章統一指揮四鎮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