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不算久遠的空戰史上,當空戰距離在視距內的時候,對空戰勝負有着決定性影響的兩項指標是速度和高度,空中感知則被視為飛行員的個人天賦沒有引起過重視。
伴隨着技術的進步,空戰中速度的含義逐漸變成了飛機的加速度,高度也變成了飛機瞬間改變高度的能力(爬升率),空戰的交戰距離更是越來越接近人類視界的極限,因此由各種輔助類電子設備所決定的空中感知在空戰中的地位愈發重要起來。
蘇聯和美國針對空中感知這個決定空戰勝負指標中後起之秀,邁上了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
在有限的機體上,蘇聯選擇了強化飛機的加速度、爬升、盤旋等硬件指標,把空中感知這個指標交給了性能良好體積龐大的地面雷達,從而誕生了整套的蘇式防空方式——地面階梯引導,空中分段截擊,飛機更是分類成注重格鬥的前線的戰鬥機和注重航程的遠程截擊機。
而美國則走上了均衡發展的道路,試圖在有限的機體上平衡速度、高度、空中感知這三項指標。
不過限於彼時技術的發展速度,當初在越南戰場上雙方第二代戰鬥機的交鋒中價格昂貴、體積笨重的鬼怪經常被靈巧、廉價的米格調戲得死去活來。
當然,隨着技術的進步苦苦憋大招的美利堅終於在以F14、F15、F16為代表的第三代戰鬥機上迎來了收穫期,在空戰逐步邁入超視距的時代里,美式戰機最終將決定空戰勝負的三大因素速度、高度、空中感知較為均衡的融為一體。
在目前美國開啟預熱的第四代戰鬥機研發中,除了繼續強化傳統的速度(超巡)、高度(可變尾噴口)之外,重點就是進一步獲得空中感知的優勢,這次美國甚至把設計指標的對手定位成龐大的地面警戒雷達,飛機的隱身設計就是達成這種目標的具體手段。
作為這顆星球上最頂尖的那群飛行員,寧雷自然明白美國大張旗鼓發展隱形飛機的好處,說不羨慕那是扯淡,但限於共和國的工業現狀眼下有F14可飛寧雷就已經很知足了。
除了偷偷的流流口水眼熱之外。寧雷不認為自己能在職業生涯中飛上這種隱身戰機,這種思想一直維持到寧雷從唐婉那裏得知遠嘉籌備建設500平方米的微波暗室方案之前……。
500平方米的微波暗室完全可以看成一間有着25米乘20米邊長的矩形單體大房間,以寧雷的職業特點來說,看到微波暗室這四個字的第一眼絕對不會想到什麼傳呼、通信之類的玩意。幾乎是本能在得到消息的瞬間寧雷就把F14戰鬥機的數據套了進去。
嗯,機長19。10米、最大翼展19。54米扔房間裏完全是富富有餘嘛,家裏那個小傢伙打算做什麼?
想了想梁遠這幾年中所創下的那些光輝往事,然後寧雷就開始不淡定了!!
在國內,哪怕其他廠所正經八百的打個報告申請建設微波暗室。明目張胆的高調宣稱我要研發下一代隱身戰機,寧雷都不會如此激動。
飛過共和國噴氣式戰鬥機所有型號的寧雷自然對國內廠所的能力心中有數,比如高指標的殲九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沒的寧雷可是清楚無比,而對國產戰鬥機的質量到底如何寧雷甚至比研發的廠所更有發言權。
所謂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梁遠在航空領域的幾次大動作都給寧雷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不提F14戰鬥機和A7攻擊機入華,單單圍繞着被國內視為燙手山芋的MPC75項目,梁遠甚至連怡和這種老牌財團都給收拾了,這根本是一般人想像都無法想像的事情。
不得不說梁遠在商業上無往不利的記錄嚴重影響了寧雷的判斷能力,確定了遠嘉成立1000所並有了研發隱形戰鬥機的跡象之後。寧雷心中的期盼猛地拔高連訓練的心思都沒了,簡單的和基地做了交接匯同來科技園確定傳呼生產事宜的熊偉信一併到了盛京。
寧雷過來時暗下決心,如果遠嘉真有研究隱身戰鬥機的意圖,寧雷打算竭盡全力拍平所有阻力把梁遠拉下水,在寧雷看來如果自己的服役生涯中真有機會飛四代重殲,把希望寄托在遠嘉身上肯定比寄托在別的院所靠譜的多。
畢竟從根子上看,四代重殲的有無問題其實還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錢的問題在梁遠手裏的往往都不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