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沒問題,放心用好了。」
寧雷回答的非常爽快,如果不考慮這玩意實在是不好買,兩架貝爾法斯的採購價格別說說梁遠,就是兩個丫頭都能自己掏錢買下來。
寧雷和唐婉雖然對兩個丫頭徹底的放手,但該有的關心還是一點不少的,和普通父母不同的,只是一點都沒法給予雙胞胎在人生上的職業建議而已。
前幾天,寧雷和唐婉一起回家時,兩個丫頭在家裏看特區銀行今年上半年的營收預期報表,把跟着雙胞胎一起瀏覽文件的寧雷和唐婉看得直抽冷氣。
在梁遠的支持下,截止1990年六月底,特區銀行的存款規模已經超過一百五十億,放貸規模突破百億。
遠嘉收購了怡和之後,自家旗下的亞洲發展銀行馬上成了怡和的日常結算中心,僅僅依靠給自家員工發工資這塊業務,亞洲發展銀行在香港即刻獲得了接近十萬名有着穩定收入和穩定消費能力的優質客戶。
怡和旗下的惠康超級市場、7-11便利店、美心飲食集團、文華東方酒店等深深滲透到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企業群都開通了亞洲發展銀行的atm櫃員機或是24小時營業點。
憑藉於此只用了五個月時間,亞洲發展銀行的線下網點滲透率和月結算金額,一舉幹掉美國運通擠進了香港五大銀行之列。
九十年代的香港金融行業可以說完全是英國人的後院,香港排名前列的五大行分別為滙豐、渣打、恒生、中銀、運通。
渣打銀行是一家僅次於滙豐的全球性英國老牌銀行,恒生銀行被滙豐控股,只是名義上掛着一層華人銀行的皮而已。
美國運通銀行和渣打、滙豐之間的關係好比現實中的英美關係一樣,既有合作又有競爭,中銀在香港過得十分艱難,別提什麼網點線下滲透率,只是依靠國內在香港開展業務的央企群體勉強支撐着五大銀行的面子。
滙豐之所以給遠嘉抵押的怡和股份提價,什麼看好怡和發展預期之類的差不多全是屁話。
梁遠拿怡和養商飛對於滙豐來說絕不是什麼秘密,cmb宇航支線客機項目就在德銀的老巢,德銀都不敢在cmb宇航上賭一把,整個項目全靠聯邦德國政府的投資硬撐,滙豐所謂看好怡和的投資方向純屬是在糊弄股市上的傻子。
滙豐最害怕的,還是恐懼亞洲發展銀行引入德意志銀行的資金,利用怡和集團對香港消費市場的高滲透性,在香港幹上一把大的。
以香港在遠東的金融地位而言,德銀同滙豐的金融戰爭一旦開啟除了日韓中東,整個亞洲都會回被席捲。
當然,比滙豐還慘的是渣打銀行,渣打銀行有90以上的營收都在香港和東南亞,一旦戰火燃起,德銀和滙豐之間的結果如何誰都猜不出來,但渣打肯定是最先跪的那個。
都沒等紐必堅上門,渣打銀行獨董主動上門詢問紐必堅,是否有意和渣打開啟戰略夥伴之類的緊密合作。
渣打銀行的言下之意就是,就算滙豐那個sb犯病,你們可以把股份抵押給我啊,價錢啥的都好商量,缺錢吱一聲就好,千萬別打打殺殺的碰了花花草草。
資本家向來討厭競爭之類的玩意,能安穩的賺錢才是資本家的最愛,種種因由放在一起,滙豐幾乎是別無選擇,安撫遠嘉註定是解決這場變局成本最低的方案。
在香港,滙豐當大爺至少當了一個世紀有餘,這次捏着鼻子被人敲詐也算是活久見了。
由於亞洲發展銀行的強勢崛起,特區銀行以同業年度拆借的名義,從亞洲發展銀行以低級的利率借貸了超過五十億港幣,這比巨款林建領導着特區銀行的管理層只用了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就高效的全部貸了出去。
如果遠嘉下半年的投資力度不變,特區發展不減速,今年特區的gdp很可能創紀錄的翻上一番。
反應在特區銀行報表上,就是去年特區銀行繳納完所有的應繳稅費之後,全年利潤勉強超過四千萬,而今年單單上半年特區銀行的純利潤就已經超過了一個億。
當年梁遠和兩個丫頭注資特區銀行時,特區政府佔了大約百分之三十五,兩個丫頭佔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梁遠也佔了百分之二十股份,其他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被特區第一批股民和香港中小投資者所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