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的傳統文化中,有不打三春鳥,不吃四月魚的說法,也有「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盼母歸」這樣的警句。
打圍這行里,早先也有入春不入山的規矩。
但從困難那些年開始,就不守這規矩了。那時候糧種也不好,苞米棒子就五六公分,食指那麼長,可那都得收集起來,拿去給所謂的老大哥還饑荒。
一個月就那點口糧,先可着家裏勞動力,再可着孩子,然後是老人,最後才是婦女。
據解孫氏講,她那時候餓得半夜跑出去擼榆樹錢吃。
但她說這話的時候,解臣嘴牙子都快撇到後腦勺去了。
這事確實是有,但不是發生在解孫氏身上,而是他們家鄰居。
向陽村不挨山,屬於農村。情況比城裏好一些,但不如林區。
靠山吃山,山裏有山貨、有山牲口,要麼氓流子到東北咋都往山里鑽呢?
而就是當年的那種情況,破了入春不入山的規矩。畢竟人都餓的活不下去了,誰還能顧得了那些呀?
後來隨着東北開荒,人們基本上能吃飽了,但大自然出產不像莊稼地,山林一直都是三年一小收、五年一大收。
當山牲口吃不飽的時候,它們就會成群結隊地出山,奔山民開墾、播種的農田。
從苦日子過來的老百姓,拿糧食當命。雖說條件好了些,但辛辛苦苦種下的糧食還沒等豐收呢,就被山牲口禍害了,那誰能幹吶?
那些年頭不禁槍,家裏沒槍的也能找有槍的幫忙。
這就是所謂的護農。
永安屯是林場的家屬區,周圍的農田都是自己開墾的荒地,所以林場不管。要護農的話,也都是誰家地,誰自己想辦法。
而公社、生產隊,人家就會組建專門護農隊、獵人隊。
但這年頭山牲口是真多,而且山牲口偷糧都在夜裏,山民們白天勞作,晚上守夜那得多辛苦?
於是,就有了春獵。
這個春獵的春,不是春暖花開的春,而是立春以後。
這個時候,除了熊在樹倉子裏生完崽子了,其它的像野豬、狍子雖沒生產,但都已經懷上了。這時候春獵,是從源頭削減山牲口的數量。
不能說山民不善良,時代不同罷了。
但看不着也就那麼地了,如果像趙軍說的,一開膛那血呼啦的小豬崽子噼里啪啦往下掉,誰看着都難受。
「啊」聽趙軍這麼說,周春明咔吧下眼睛,道:「野豬是那前兒生崽子?」
「嗯吶,周大爺。」趙軍道:「它跟家豬不一樣,它是小雪打圈,完了得清明以後才能生。」
「哎呦!」周春明在心裏算了一下,然後道:「野豬揣一窩,得五六個月吶?」
家豬可沒這麼多天,一般是三個多月、不到四個月。
要麼說呢,術業有專攻。周春明雖在林區待了這些年,但他真沒了解過母野豬生產的事。
「嗯吶。」趙軍點頭,道:「咱要定清明前後,那正好撞上了,那」
說到此處,趙軍苦笑了一下,然後才繼續道:「周大爺,咋說呢。要定那時候,懂的不能幹。不懂的,干一次也就不幹了。」
「嘖!」周春明換位思考一下,要是自己遇上那情況,看到趙軍描述的那一幕
想到這裏,想到那樣的畫面,周春明激靈一下。
「往後推也不行吧?」周春明問道:「四月末、五月一再往後,樹葉封門了吧?」
「嗯。」趙軍努嘴點了下頭,道:「那時候就影響打槍了。」
聽趙軍這麼說,周春明心裏有些犯難。但他不是個磨嘰的人,他知道要辦的話就得趕早,就得像人家永興大隊那樣。
「行啊,小軍。」周春明輕嘆了口氣,道:「大爺知道了,一會兒我給楚局打個電話,我倆再商量、商量。」
「那行,大爺。」趙軍說着起身,對周春明說:「那你忙着,我走了哈。」
趙軍向周春明告辭後,與周建軍一起從辦公室出來,周建軍拉着趙軍往走出,趙軍忍不住問道:「姐夫,咱上哪兒去呀?」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周家送給趙軍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