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六月。
王三喜是生在遼東,長在遼東的老實巴交的農民。
他前半輩子是跟着北元朝廷混的,那日子清貧的不說,還時不時要提防警惕着地方官員的欺辱。
不過一直聽着北元朝廷宣傳,這明朝如果打過來了,他們這些小老百姓的家產一個都保不了, 小命也都要丟。
所以王三喜雖然在北元朝廷的統治之下,過的日子艱難,但也從未想過有一天會投靠明朝。
不過到明朝真的過來之後,王三喜才發現,這明朝和北元朝廷宣傳的一點也不一樣。
那些明朝的士兵們雖然也都一個個的威武雄壯,看上去很不好惹,凶神惡煞的模樣。
但並非像北元的那些**子一樣,沒事就在大街上轉悠,吃飯不給錢拿東西也不給錢, 偶爾還打你兩拳什麼的。
這些明軍們一般情況下不會隨便到城內亂逛,只會在城外駐紮,偶爾一些到城內的也只是維護治安的人罷了。
不僅如此,明朝這邊的行政效率也很快,沒多久就往遼陽派了行政官員,拉起了當地的官吏隊伍來了。
而且和北元那邊的官員不一樣,這邊明朝派過來的官員,一個個的都非常清正廉潔。
有人去送錢也是一個都不收,不僅如此,若是有百姓被霸佔了,良田告到官府去,也都有官府撐腰。
比如最近王三喜就說了,隔壁村子的一件事情。
有一個五旬老漢死了兒子,後來旁邊的一個富戶,就要五旬老漢帶着自己的田畝去他家裏,說給他養老,不過這田畝就歸那個富戶的了。
這五旬老漢倒是不樂意, 家裏雖然沒了兒子,但還有孫子呀。
不過那富戶不由分說的就把五旬老漢給綁了去,說是五旬老漢已經答應下來。
那富戶和以前北元朝廷還頗有聯絡呢,若是以前的情況,一般人肯定不敢告官的。
不過現在改換門庭了,明朝的官員到了這裏,那村子裏的人就有點看不下去了,有個年輕人握緊拳頭,就大喊了一聲:
「哪有這樣欺負人的!」
喊完之後就去地方官府報官去了,你猜怎麼着?
沒多久,那富戶竟然就被抓起來了。
不僅如此,那五旬老漢的田畝房產都還給了五旬老漢,而且富戶的的錢全都充了公。
好傢夥,那這老百姓最愛看的,就是比自己有錢的人倒霉啊!
王三喜自然也不例外,看到這有些人倒霉之後,對於明朝的印象,也都一下子好了很多。
看來這明軍並非像北元朝廷宣傳的那樣可惡啊, 要不然也不可能會對富戶動手了。
明朝自從收復了遼東之後, 就一心一意的開始發展起當地的經濟來, 這年頭的經濟不用說的自然就是種田了。
明朝洪武年間,有一系列的鼓勵農民種田的方針和策略。
首先就是提供鐵製的農具,這一點,朱元璋已經明確提到。
按照時間年限給老百姓們發農具,如果說老百姓們不小心把農具給丟失了,在確認確實丟失以後,還可以補發。
當然,如果你故意把農具藏起來,然後去官府討要,如果被發現的話,那可就是大罪了。
而除了農具方面的支持之外,明朝還會丈量土地,然後清算那些富戶多餘的土地,並將土地轉交給沒有土地的貧農。
這些富商富戶們本來就是支持北元的人,明朝的軍隊在收拾他們的時候,可是絲毫都不手軟的。
不僅如此,但凡有敢反抗的,那絕對都是捉拿問罪。
那這讓富戶倒霉的事情可實在是太吸民心了。
而除了這些,讓老百姓們喜聞樂見的事情之外,明朝官府這邊還讓老百姓們去種棉花,種的棉花若是賣不出去,都可以讓官府兜底收購。
於是,對明朝大為改觀的遼東百姓們,在今年開始都大規模地種起了棉花。
王三喜也不例外,家裏面也把田畝地里都種上棉花,反正只要把棉花賣出錢去買糧食也是一樣的。
不過王三喜除了在家裏種棉花之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