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和親,朱啟便想到了後世相當著名的那句話:我大明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不過洪武年間的大明,其實是並沒有這種概念的,起碼朱元璋並沒有將京師定在北平,而是南京。
這句話的處處,其實是分別來自明初和明末。
前面一句「我大明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其實是永樂大帝的說。
原話是「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而且是在第二次北伐蒙古班師回朝的時候說的,可謂是氣吞萬里如虎。
天子守國門也是永樂大帝遷都北平後,大明朝民間出現的說法,終明一朝也確實這麼做了。
君王死社稷,則是因為明末,李自成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禎皇帝因為種種原因至死沒有退出京師,吊死煤山,民間對此事件稱為「君王死社稷」。
也就是說,此時的大明,自然沒有不和親的潛規則,朝堂之上對於和親一事,也並非完全排斥。
朱啟在邊上聽了一會,等待那內官離開以後,便湊上前去,詢問起朱標是什麼事情。
和親一事倒是沒有什麼可隱瞞的,朱標很快說了起來。
朱啟聽完了大哥朱標說完了來龍去脈以後,便開始覺得事情有點超出自己的想像了,換句話說,自己這個小蝴蝶扇動的翅膀,終於開始要改變明初的歷史進程了!
首先是高麗,因為朱啟先前在渤海之上,以摧古拉朽的方式,直接平推了北元水師,而且還是在北元水師將近兩倍於明軍的情況下完成的壯舉!
高麗那邊可是從頭到尾都在邊上觀戰的啊,不過因為航速過慢的原因,等他們想要加入戰場的時候,北元水師的先鋒軍都給打崩了。
看到這情況,高麗水師也就默默的退出了戰局。
這也是為什麼渤海一戰,北元幾乎全軍覆沒,而高麗水師卻能夠全身而退的原因所在。
正因為這樣,高麗膽都給打破了,於是今年破天荒的安排了一個使臣過來。
出於和以前大元朝和親的歷史,高麗國王便請求一位大明公主來和親,從此以後願意成為大明的屬臣,接受大明的冊封。
就像元朝那時候一樣,成為中原王朝的女婿邦國!
朱啟一聽就有點慌了,趕忙對着朱標說道:
「大哥,這高麗之前可是鐵了心的要跟北元啊,咱們可能上當中計,他這不過是想要安撫北元和我大明,然後趁機漁翁得利!」
朱啟這麼說完,朱標繼續說道:
「一開始我也是這麼想的,不過今日聽說,這曾經的高麗國王王顓,在洪武七年的九月,被屬下宦官亂劍砍死在大殿之上,其子江寧府院大君王禑繼位高麗國王。」
朱啟趕忙又說到:
「有其父必有其子啊,咱們更要防備!」
朱標一笑,說道:
「關鍵就在於這江寧府院大君王禑,說不定不是這王顓的兒子。
聽聞這王禑是一個名叫辛旽的權臣的兒子,王顓便以此廢了王禑的世子之位,後來王顓被殺,這王禑才被臣子擁立為新一任的高麗國王。」
朱標此話說完,朱啟才想起來,這好像還是高麗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啊。
辛旽也是歷史上一個著名的高麗人物,還有綽號「權王」。
不過隱約記得,這高麗新繼位的府院大君王禑,好像也挺猖狂的。
後來還主動發起了遼東戰役,想要佔領大明的遼東。
不過派遣到前線的將軍李成桂,知道不是大明的對手,直接回師造反成功,成立了李氏朝鮮。
朝鮮的國名也正是朱元璋,因此事冊封下來的。
原先的歷史上,高麗末代君王王禑繼位之後,繼續和北元眉來眼去才對,沒想到因為他繼位之初,朱啟直接打了一個渤海之戰,這高麗國直接派來使臣,想要緩和關係了。
這高麗絕對是大明想要拉攏的對象,畢竟高麗現在算是北元的左膀右臂,如果能把高麗拉過來,等
第一百章 和親?我遼王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