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續航力,在很長時間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西班牙帝國無敵艦隊的威風凜凜的「卡拉克」型帆艦也因為操縱性不佳,在1588年7 月的海戰中敗給了英國以噸位較小的「蓋倫」型風帆戰艦為主力的艦隊。
這次海戰標誌着西班牙海上霸權的衰落與英帝國的崛起。
當人們想到蓋倫帆船時,西班牙就會立刻浮現在腦海之中。
之所以西班牙如此緊密地與蓋倫帆船聯繫在一起,或許只不過是因為從16世紀中葉到17世紀末,西班牙全心全意地採用蓋倫帆船作為它的遠洋貨船與戰艦的首要選擇。
除此之外,在考慮西班牙與蓋倫帆船時,我們當然會聯想到財寶船隊。
滿載新大陸財寶的西班牙蓋倫帆船總會激發我們的想像,糾纏我們的思緒。這些財寶船隊被稱為flota[西班牙語,船隊]。
在西班牙3個世紀的新大陸統治的早期,財寶船隊就已經發展而出,並成為經濟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除了蓋倫船,另一個就是寶船了。
劉元昭讓人打造的是鄭和寶船,傳說圖紙是被燒掉了,氣勢只不過是被人藏起來罷了。
這也是他讓神盾局花了大價錢才弄出一份。
鄭和寶船是鄭和船隊中最大的海船,是鄭和船隊中的主體,也是鄭和率領的海上特混艦隊的旗艦,它在鄭和船隊中的地位相當於現代海軍中的旗艦、主力艦。
另有一種說法,鄭和寶船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中海船的總稱,鄭和船隊是由多種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組成,它們統稱為鄭和寶船。
現代對鄭和寶船的研究及仿製較多,但鄭和寶船的具體形制結構及尺度大小一直存在爭議。
據《明史·鄭和傳》以及《瀛涯勝覽》(馬歡著)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長148米,寬6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船有四層,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三百人才能啟航。
鄭和寶船是一種大型海船,尺度大。有關鄭和寶船尺度,在《明史·鄭和傳》中記載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
在明代人編寫的《國榷》中稱「寶船六十二艘,大者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
在明末羅懋登所著《西洋記》中詳細地記載了鄭和船隊中各種船型的尺度,其中,寶船「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
這麼大的寶船如果是尖底的,吃水深度肯定遠遠超過6米,而同樣大小的平底寶船吃水只在4-5米。
所以,如果寶船是從這些作塘里走向西洋的話,其船型只能是平底的沙船型。
明代朱棣以後,實行海禁令「片帆不得下海」寶船廠因此廢止,而常年棄之不用的船塢會漸漸被泥沙填平,推測寶船廠的干船塢就是如此變淺的。
大型平底船照樣遠洋航行但是按照常理,平底船吃水淺,只能在風平浪靜的內河航行,卻如何能經受住遠洋航行中的狂風大浪呢?
明代《三才圖志》中就曾提到平底船不能出海。
1985年鄭和下西洋580周年之際,中國船舶協會製造了一艘尖底的寶船模型,似乎為寶船的船型下了一個定論。此後全國各地也都以此為模本翻造寶船模型。
今天,在南京市鄭和公園、閱江樓、靜海寺等處的寶船模型也都是尖底的。
上世紀80年代,一位在清末實業家張謇的大達輪船公司中工作過的海運老船工李元稹曾經告訴楊老,當年有一種和寶船差不多寬的平底大木船專門用來下海,他們把這種船叫「隨風相送」。
和尖底船比起來,大號平底船有着許多優點,它做工相對簡單,又可以放置更多貨物,而且吃水淺,水深水淺都能走,在海上阻力小、航速快,能走八面風。
這些特點與在南京造寶船的自然條件都非常契合。眾所周知,寶船的技術廢止已久,清末的工人不可能知道明代的造船工藝。
明代中後期戰艦是裝備大發貢1門和佛朗機6門的福船,據武備志記載因為發射仿製西方前膛炮大發貢船體會開裂。
(實際上東西方舷炮造成船體斷裂是正常現象,明代初年水師裝備的是較小的碗口銃和盞口銃所以船體不會斷裂,明末清初的艦炮已
第237章 海軍戰艦(不用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