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在茶卡鹽湖轉了一圈,將周圍的地形都了解完後,趙銳就回到了青海湖畔。
筆神閣 www.bishenge。
com;;;;接下來的日子,趙銳先是讓那5000察哈爾部的青壯,去茶卡鹽湖旁,修建住房和小碼頭。
;;;;而他自己則是在研究怎麼開採,怎麼運出去?;;;;最終,決定打造一種特製的木船,來開採食鹽。
;;;;至於運輸,將分為三段,第一段由各部落負責,用馬將食鹽馱到蘭州,距離大約有上千里路程,來回一個半月,和清朝民國時期的馬幫一樣。
;;;;第二段,到了蘭州後,用馬車走陸路運送到寶雞,路程大約八百里,這段路是有官道的,只需將官道修補一下。
;;;;第三段,走水路,從寶雞走渭河,黃河,直接運輸到開封,然後銷往全國各地。
;;;;三段路程,最艱難的還是從鹽湖到蘭州這上千里的路程,不過有馬幫,適應以後想來問題也不大。
;;;;規劃好以後,趙銳就開始實施,首先是裝鹽的袋子,青海地區是弄不出來的,必須要防水的油布,想要大量製作,就只能去四川。
;;;;所以一連派出了幾撥人馬,一隊打着他的旗號前往四川公幹,順便將青海湖至四川的商路打通。
;;;;另外兩隊分別去給洪承疇和趙明送信,最後兩隊前往寶雞和蘭州,籌備貨站和碼頭以及打造馬車等事宜。
;;;;開採食鹽很簡單,茶鹽湖有些地方的深度只有一兩米,一人乘坐一艘小船,用一個特製的小木桶,將湖底的結晶鹽撈上來倒在甲板上即可。
;;;;小木桶底部做成篩子壯,方便漏水,邊上安裝兩個鐵製的錐子,好將鹽殼鑿開,趙銳試過,那鹽殼非常薄,用長槍一刺就破。
;;;;木桶手柄長約四米,一人操作,趙銳算了一下,一天最低也要撈上一千斤濕鹽,曬乾後縮水一半也有500斤,畢竟采上來的是白花花的結晶食鹽,而不是鹽水。
;;;;小船兩頭的甲板,比一般的木船要寬,就是兩個橢圓形的框子。
延伸到湖邊的兩側,同樣作成篩子,方便漏水晾曬。
;;;;由於撈上來的就是結晶鹽,所以水分還是非常容易乾的,長則一天,短則幾個時辰。
;;;;茶卡鹽湖的結晶鹽,是最適合用於製作食用鹽的,按照前世的標準自然是不可直接食用,但這年代的鹽巴,特喵又有哪一種可以直接食用?;;;;所以這點,被趙銳直接忽略了,相比起淮鹽和青鹽以及摻了沙子的劣質食鹽,這裏的天然結晶鹽要安全無數倍。
;;;;讓那幫部落人幫忙運一下鹽還行,可要是讓他們乘船到湖裏去採鹽,那就有些不現實了。
一個個看見水頭就暈,連蘭朵兒都是一個旱鴨子。
;;;;思慮再三,趙銳還是決定成立一個採鹽衛,解救的四千漢人男子和四千漢人女子以及四千蒙古女子組成四千個採鹽軍戶家庭。
;;;;每個家庭一艘採鹽船,一棟獨立的石頭房子,男人負責採鹽,女的做飯,部落女子打雜,其實就是當丫鬟,只不過妾好聽一些。
;;;;這些解救的漢人要留在這裏常年採鹽,趙銳可不會虧待他們,糧食和其他物資每年趙家商隊都會來一次,到時自己拿錢購買。
;;;;為了他們安全,趙銳打算留下2000龍騎兵,剛好和剩下的2000漢人女子組成一對,當然這2000人只需要駐紮兩年就會調防。
;;;;整個採鹽衛,由4000採鹽軍戶,2000龍騎兵,若干匠戶組成,設指揮使一名,統籌全局,指揮同知兩名,一人為龍騎兵校尉,主要負責安全,一人負責和馬幫協調,以及解決軍戶之間的糾紛。
;;;;四千軍戶是沒有軍響的,但卻可以將采的食鹽賣給馬幫,完全由軍戶和馬幫自行交易,指揮使和同知不得干涉,軍戶想什麼時候採鹽,想什麼時候休息都由自己,多勞多得。
;;;;當然,為了防制軍戶和馬幫扯皮,他不但會將每斤價格定死,還要做許多器皿,用來確定重量。
;;;;畢竟部落的人可不會用稱,很容易被漢人騙,心生厭恨,這樣是不能長久的。
;;;;馬幫以每百斤鹽四十文錢的價格和軍戶收購,然後運送到蘭州,再以四百文的價格賣給趙家商隊。
;;;;四十文一百斤,一天采五百斤成品鹽,就是兩百文,一個月下來就是六兩銀子,一年采六個月,也有36兩,足夠一家三口一年所需,還要存上一半了。
;;;;當然,前提是趙家商隊的物資糧食不要太貴,這點趙銳自然會控制。
;;;;同樣馬幫也有十倍的利潤,就算一匹馬馱200斤,運到蘭州也有純利潤720文。
;;;
第299章 採鹽衛和馬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