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全境的綜合實力對比,是典型的北強南弱,究其原因,就是治所郾城縣恰好卡在交通要道上。
過了穎水就是臨潁縣,許州自來就是中原核心的重要支撐。而且許昌還做過都城,轄內縣、寨都是上等,地盤不大,人口卻是眾多。過了許州,那就是京畿重地,遷都之後,因為形成了環洛陽無人區,許州就成了接收京城「移民」的重要之地。
幾年下來,憑藉龐大的人口,郾城本就發達的水陸運輸,幾乎每天都是滿負荷運載。要說豫州刺史府半點想法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緩解通勤壓力也好,平衡州內資源分佈也罷,「豫南物流」的成立,是整個豫州甚至臨近數州都樂意見到的事情。
只是誰來起頭,一直沒有機會和合理的理由。
道王李元慶現在攥着一首《憫農》,他現在覺得給武漢張大郎一條財路,也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再說了,張大郎多會做人?「豫南物流」的總股份比例,道王王府佔了三成多,其餘各縣縣令及沿途站、寨、柵等低級官僚都有肉吃,汝水至沱口這一路所有津口、渡口、關卡的小嘍囉也有湯喝。
一套組合拳下來,滴水不漏。
便是汝水上行走的縴夫、腳力、苦力,基本上也能保證一年到頭能有三分之二時間都有活干。
因為「豫南物流」已經拿下了豫州、光州、申州的運糧活計,聽說張滄乾死「寶龜如來」的地方大豪,大多家中都有「糧長」。此時中原、江淮、江南的「糧長」還是雨哦賺頭的,願意把這活計交給「豫南物流」,有結個善緣的意思,也未嘗沒有降低風險的想法。
除此之外,張滄跟黃州僧道居然也有交情……
沿途僧道的產業並不少,黃州的光頭們跑來豫州,跟同行們這麼一通夸,豫州的光頭們也願意把存糧交給「豫南物流」來分銷發賣。
原本他們是要自己在本地出脫,賺頭實在是少得可憐。
但是集中給「豫南物流」之後,這錢收攏起來就不是什麼雞零狗碎,絕對省時省力。
這些雜七八雜的東西加起來,整個「豫南物流」等於是「一夜之間」成了個「龐然大物」。
可能缺少點根基,但至少只要道王李元慶沒作死,豫州現在各個縣的縣令沒心理變態吃相難看搞內訌,「豫南物流」在淮水以北站穩腳跟不成問題。
至少從江淮入京的渠道中,「豫南物流」就成了一個大家都在呵護的「坐地戶」。
哪怕這個「坐地戶」其實是外來戶一手創立的。
眼見着搓澡張大郎猛地就從搓澡工變成一方「豪強」,論江湖地位,怎麼地也不是跟卓家小少爺論,而是跟他老子卓洪爐一個「輩分」。
這讓卓一航很受傷,哪怕揣着幾萬貫問張滄買了股份,也突然覺得,能讓張大郎心心念念的搓澡事業,莫不是比眼下的「豫南物流」還要有搞頭?
心中這般想着,也就有了計較,連忙讓人返轉了一趟武漢,跟老爹卓洪爐把前因後果都說了一通。
卓老漢收到消息,只覺得兒子是不是被人綁票了,居然胡言亂語到這個地步。然而卓家老兵過來把事情說的更加通透,卓洪爐聽了頓時哈哈大笑:「老夫一世投資,止今日名震天下矣。」
果不其然,卓洪爐收到消息的當晚,就卓氏把精幹人員派遣到豫州去幫忙。倒不是說要如何,只是豫州地面有梳理物流行的管理人才並不多。再者,「豫南物流」草創,需要的不僅僅是物流行管理人才,其它一應採買、談判、公關等等人才都是稀缺。
光靠豫州官場來幫扶,那是遠遠不夠的,而吸引外力進入,又不符合豫州刺史府的利益。
恰好「豫南物流」中又有成都卓氏小少爺卓一航的份子,這事兒吧……都是緣分。
於是乎,看上去忙前忙後的張家兄弟,在新息縣逗留到春耕那幾天,就準備直接前往郾城縣,然後過潁川,在長社看看風景。
這當口豫州刺史道王李元慶也沒打算見面,新息縣縣令張展也盼着張滄趕緊走。
他再不走的話,春耕就要過了。
春耕過了還下個屁的鄉,不下鄉踩兩腳爛
第五十八章 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