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化,是個大詞,有些沉重也有些遠。
在做17k的時候,我一直是把主流化和商業化區隔的比較開:作家的主流化和作品的商業化。
時代在變,我不知道這一套東西還有沒有效,也許作家的商業化、作品的主流化是同步進行的,因為商業化好定義,主流化不好定義。
想想09年到如今我做的主流化的事: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推薦網文作者入作協、上主流媒體(雜誌、報紙、電視台)、給作者申報茅盾文學獎等主流大獎、往出版、影視路子上推書等等。似乎確實主流化和商業化結合到了一起,並沒有區隔的那麼開,那些拿了官方大獎的作者,商業化的路也走的順風順水。而那些賺了大錢的作者,似乎也開始登上主流的舞台。
很多事你不做,它也在緩慢的進行,你做了它可以加速。從宏觀的角度講,我不知道這些事到底有多大作用,我能看到的僅僅是作者本人的生活狀態變化。
我一直相信網文會成為社會的主流,而不是僅僅是一些人自娛的工具。所以湯圓仍然會做這些事情,而且湯圓更有機會進入主流人群,就像微信比qq除了移動的優勢之外,更大的機會是切進了很多不用qq的主流人群的市場。
湯圓,一開始就定位在主流市場,不排斥任何主流人群的使用,哪怕他們是在上面發日記、育兒經、家長里短、失戀感想什麼的,我們都歡迎。因為我們的不夠功利,所以會因此少些詰難,而多些機會。
互聯網正在改造傳統行業、移動正在改變互聯網,世界在變,網文也在變。
馬雲在收購uc後寫給阿里巴巴員工的信中說道:
不久以前,我和永福說,我們有機會改變。走在一起,不是因為我們面臨市場的選擇,而是因為要創造我們共同堅信的未來----我們堅信,傳統的以控制為出發點的it時代正在走向激活創造力為目的的dt(data technology)數據時代。
我在《網絡文學:落日餘暉與旭日東升》中寫道:
2013年不可逆轉的過去了,在未來的一到三年裏,傳統以內容控制為核心的商業模式正隨着盛大文學的衰落而逐漸解體,取而代之的是略顯混亂但充滿機會的「失控」時代。全面服務化是未來文學網站的唯一出路,全新定義的各種自媒體會逐漸成為主流。
時代變了,我們也要變,變才有希望,才有從民間走到殿堂的希望。
ps:把本篇作為《湯圓新人指南》的結尾,似乎有些不負責任,但我覺得文學本來就是形而上且高大上的東西,它應該有高高在上的地位,而不是被人踩在泥濘里,輕蔑的說聲: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