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稍作休整,沿着關道向潼關方向行進。
万俟晟為防止意外再次發生,將能動用的守軍都調派至塬上,加緊巡邏護衛。
夜幕四合,隊伍在距潼關五十里的漢山北麓駐紮,借宿在石佛寺。寺中大殿裏供奉的是普賢菩薩,溫樂公主參拜後捐了香火,簡單用了素齋,聽僧人說住持會在晚課中講經,便來到講經堂,盤腿坐在後面聆聽。
住持是個鬍鬚灰白的老和尚,法號問通,講的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十忍品》,「十忍所謂:音聲忍、順忍、無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此十種忍,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若得此忍,則一切佛法無礙無盡。」
老和尚講得細緻通俗,溫樂公主聽得專注認真,連溫在恆在她旁邊的蒲團坐下來都沒有察覺。
住持講解到一半,問眾僧可有不解之處。有個僧人問了「如幻忍」中「是菩薩雖成就眾生界,知眾生無差別。」這一句,在菩薩看來,他們這些青燈古佛相伴侍奉佛祖之人和紅塵中人是否無差別?在菩薩看來,吃齋念佛積德行善之人和殺戮成性惡貫滿盈之人是否亦無差別?如果眾生無差別,是否無善惡之分,無貴賤之分,無貧富之分?
住持敲了下木魚,神色安詳,釋道:「菩薩成就眾生界,男女老幼、善人惡人、富貴之人貧賤之人,皆是眾生。眾生無差別,眾生可轉化。爾等曾是紅塵中人皈依佛門,爾等將來亦有機緣還俗再入紅塵。吃齋念佛積德行善之人許是為己許是為他人所犯之惡行悔懺,殺戮成性惡貫滿盈之人放下屠刀,亦可立地成佛。眾生有善惡、貴賤、貧富,乃一時一生非生生世世,故而在菩薩看來,天道有輪迴,機緣未可測,眾生無差別。譬如陸上看河流,條條大不同,東流入海後,再難分得清。」
「既然一切皆虛幻,一切皆如夢,那為何還要忍?」香霧繚繞的大殿裏忽然響起一個清亮的女聲,「忍或不忍,皆因這世間惡欺善,富鄙貧,貴壓賤,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忍,一時乃至一世都不可能轉化。不忍,才能使惡人得到懲治,惡行得以消減,貧賤之人才會有進取之心。如果眾生皆忍,皆無欲無求,紅塵即空門,眾生界即空門,那活着還有何意義?」
大殿安靜得落針可聞,有的僧人忍不住偏頭回看,住持敲了下木魚,釋道:「今日之忍,為他日之不忍,不忍因眾生已普度,世間再無惡,無富貴貧賤之分,眾生平等,生靈皆度化,苦海無一人,人間處處是極樂淨土,則無需再忍。地藏菩薩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如佛法弘揚光大,人人信佛,心中有佛之慈悲,所欲皆合情,所求皆合理,善得,善失,取捨有道,小施主所言紅塵即空門,眾生界即空門,亦如是。」
溫在恆靜靜看着身邊的小女子,燭光映着她那如白玉般光潔的小臉,稚嫩中透着幾許倔強,還有一絲與年紀不相符的深沉,是平時絕對看不到的。他尋她來本是為了白天之事,她把胡尚宮的話當耳旁風,狀況頻出,他這個舅舅不得不來提醒訓斥她幾句。出發三日,日日都得訓,這小女子可比他想像中的會惹事生非。這不,都敢跟年逾古稀的老法師辯起經文來了!
晚課結束,僧人陸續離場。住持仍端坐在前方,看着溫樂公主,目光平和又慈祥,他道:「小施主可還有什麼想問的?」
溫樂公主微微一笑,道:「我途經貴寶剎,乃是遠嫁西北。我想問法師我該去嗎?該我去嗎?」
住持轉佛珠的手停頓了片刻,才敲響木魚,道:「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萬法緣生,皆系緣分。」
住持在小和尚的攙扶下走了,偌大的講經堂只剩下溫在恆和溫樂公主舅甥二人。溫樂公主把盤着的腿鬆開,改為抱膝而坐,下巴搭在手背上,嘆了口氣,問道:「眾生無差別,眾生皆平等,你信嗎?」
溫在恆看着跳躍的燭光,冷聲道:「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你的不忍,不過是蚍蜉撼樹,螳臂擋車,不自量力罷了。我勸你少胡思亂想,別再讓我操心,今日之事你可知錯?」
溫樂公主埋首嘟噥道:「我知道錯了。」
「錯哪了?」
「一錯不提前打招呼就跑去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