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宮廷藝術
過去,對於礦石質熔煉成的有色半透明材料,經加工製成的飾物,一般都稱之為「玻璃」或「琉璃」。
「料器」一詞,是京城最先在本行業里通行開的。
不用「玻璃」或「琉璃」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為避「流離」、「破離」的諧音。
二是為了區別於建築中使用的琉璃和近代透明的玻璃。
三是從製作技巧上論,料器一般體積俏小,主要用於室內或案頭陳設,以及佩飾等。
做工更是尤為細膩,屬於人造珠寶和人造寶石範疇。
與建築琉璃和工業玻璃相比,藝術品位無疑要高得多。
所以「料器」,也就成了以玻璃料條加工製成品的簡化詞。
後來沿襲下來並普及全國,以至成了自製玻璃器的同義詞,也就成了手工藝品的一個行當。
京城料器的歷史遠可追溯到元代,不過,興盛卻是到了清代時候的事兒。
主要原因是因為清代輿服制度用料珠極多。
而且從康熙朝起,國人便有了吸鼻咽的習慣,需要製作大量的鼻煙壺。
這兩項都大大刺激了料器生產。
當年的御廠就設在海王村,也就是今天的琉璃廠,時稱「御琉璃」或「宮料」。
到了乾隆年,最有名的料器出自御廠一姓胡總監之手。
凡經他手燒制的料器花瓶、鼻煙壺、盤、碗,都標有「乾隆年制」款識,一直為後人所尊崇。
因人們只知其姓「胡」,「胡」字拆開為「古」、「月」兩字,為此稱其製品為「古月軒」製品。這麼說吧,反正在清朝時,京城的料器的品種主要就是料珠、套料鼻煙壺、古月軒、以及婦女所用的各種簪環、戒指、紐扣、首飾等,其他品類還沒有涉及。
直至清末光緒年,才漸漸出現了各式的料器花台、瓶、碟、燈等生活實用物品。
辛亥革命後的 1930 年,京城終於有了本地自產的料棍。
自此,料器的價格因為製作原料破除了「廣料」和「日料」的壟斷,逐漸降低下來,變得越來越親民。
於是不但出現了料鳥和料獸的品種,連料花和料果也發展起來。
京城人開始仿效過去宮廷擺放珠寶玉石盆景的做法,也在家中擺放料器花卉盆景和料器蔬果,以顯富貴榮華。
甚至由此引起流行風潮,料花和料果一時成為富戶殷實人家必不可少的陪嫁之物。
至於寧衛民初次感受到料器的美,那還是託了他師父的福氣。
因為頭些年,康術德被街道退賠歸還的東西里,就有兩個保存完好的料器花卉盆景,和一個料器玉米鎮紙。
寧衛民當時看見,就忍不住驚嘆,這幾樣東西如此晶瑩剔透,惟妙惟肖。
近似於真實,卻遠比真實更美。
再聽老爺子說,那都是過去在東安市場內的東記珠花店買的,總價大概是十二塊大洋。
寧衛民就更驚訝這種玩意的性價比之高。
要知道,這樣的料器雖也不是當年一般老百姓可問津的。
但別忘了,按這個價碼,上百盆的料器盆景也換不了一盆珠寶玉石盆景啊。
偏偏兩者在視覺效果上的差距卻沒那麼大。
確實,比起以翡翠、黃金等制出小樹的造型,上面滿綴美玉、瑪瑙、珍珠等攢就的花朵,配着碧玉雕琢的綠葉,立在琺瑯彩盆里的宮廷珠寶玉石盆景。
民間的料器盆景無疑顯得素淨了許多。
遠沒有那麼顏色多變,珠光寶氣,璀璨無倫。
可是玻璃的流光和通透性都很好,做出來的花卉一樣光澤亮麗,冰肌玉骨。
所以說,料器幾乎可以媲美寶石的魅力,同樣具有富貴嫻雅的氣象,屬於文明的頂峰才會具有的藝術品位。
也正是因此,寧衛民才會動了以大勝小的心思,決心要弄上一批料器花,料器果來鎮堂。
打算就依靠傳統工藝美術的精妙技巧,大型盆景的壯麗氣派,來壓過聽鸝館和北海仿膳的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