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神秘感
「張大勺」講得相當通透。
結合實際,寧衛民真的有點明白了。
怪不得現有那兩家宮廷飯莊的菜,值得稱道的只是菜形菜色,口味上比較一般呢。
敢情只有宮廷的擺盤和做字之法學了個十足十。
原材料卻大多質地平平,並沒有採用宮廷對原材料和製作方式苛求的標準。
製作上只用莊館勾芡、淋油技術來遮掩原材料的不足。
偏偏廚師的烹飪水平又比不上萃華樓、豐澤園這樣老字號飯莊,價碼可比普通魯菜貴上幾倍呢。
那麼在對魯菜已經見慣了的京城人眼裏,自然就容易產生華而不實,也就那麼回事的感覺。
如果花公家的錢也就罷了,要是自己花錢,絕對心疼,會認為坑人。
「張師傅,那要照這麼說的話,流傳下來的宮廷菜是有其名而無其實啊。本質上就不是宮廷菜,而是魯菜口味的莊館菜啊。那麼是不是只要我捨得付出成本,把原材料的質地提上去,在製作上也用真正的各類高湯,就算是真正的宮廷菜了呢?這就是宮廷菜的精髓嗎?」
寧衛民問出的這些話,讓「張大勺」頗為認可的點了點頭。
「你理解的比較接近了。錦衣玉食可不是有名無實的虛頭,皇家得天下之供奉,無論原料上和製作上都在求極致,細節貫徹到了每一個步驟,就連膳單原料的搭配都是經過御醫推敲過的,不能有礙健康。想做宮廷御膳,頭一道關就是成本問題。」
「不過要克服這關何其容易?米麵蔬菜這些東西相對便宜,糟踐點倒還好說,難的就是高湯。雖說『原湯做原食』這五個字說來簡單,可這背後意味着是每天上千斤的各類肉食耗費。」
「羊、豬、雞、鴨,從各個部位到各個內臟,還有口蘑、鮮菌,混合的罐兒湯。總共要吊出近百種高湯來,還有煤火和人工耗費呢?」
「這可是每天每啊。即便你可以盡力減少一些沒必要的湯類。那五六十種也是不能再少的了。這就是為什麼再大的飯莊也難以仿效御膳房的原因。不算人力,不算貢差膳項的運輸,光原料成本就嚇死人。」
寧衛民低頭不語,僅粗糙算計一下,他就能體會到對民間而言,這種耗費是多麼不可思議。
這年代還沒有雞翅中,雞翅根、豬肘、排骨……這樣按位置切割好的肉類賣。
如果進肉食的原材料,那都得買整個的。
所以光吊高湯一天就得花掉小兩千塊成本,這還不夠嚇人的嗎?
更何況「張大勺」隨後又給他出了一道更艱巨的題目。
「即便是你真的做到了,也得小心白花錢不落好。因理論是理論,最後還得看實際怎麼執行啊。真要管理方面存在問題,那就是一切白費啊。我可以這麼說,如果拿乾隆朝和清末相比,宮廷膳房的情況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底下。別看烹飪水平和技法上,清末的御廚比起過去的御廚有了很大的進步。可就是由於管理疏鬆,各方各面都做不到位了。清末御膳房做出來的菜,簡直沒法要了。還真不如莊館菜好吃。」
「不會吧?怎麼能差成這樣?」
寧衛民不禁為之錯愕,追問道,「御廚房管得那麼嚴,也能出問題,那可是封建社會啊。就不怕殺頭嗎?」
「張大勺」呵呵笑了起來,先賣了個關子。
「又想不明白了吧?好,那我就好好說道說道,也免得你重蹈覆轍。」
然後這才開始正式述說,為寧衛民解惑。
「沒錯,宮裏的規矩是最嚴正的。可一切的規矩都得由人來執行。你先想想清末是什麼樣啊?孤兒寡婦,牝雞司晨,戰亂連綿,日薄西山啊,完全不能同清朝的全盛時期比。那個時候整個國家和社會的風氣都是任用私人,貪腐舞弊,一片黑暗。那把宮裏的一切開銷都捏在手裏的內務府還能清明得了嗎?只有更過分的。」
「當時的天字號第一的養心殿御廚房,首先就變得人浮於事,大搞裙帶關係。這其實很好理解,像伺候皇上的御廚,除了一部分乾隆朝時代從浙江來的之外,大多是內務府的旗人。作為最要求安全性的專職者,他們都是世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