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分配模式
儘管料器葡萄的生產是一個需要十幾道工序,很緩慢,很精細的過程。
但東花市街道的生產社畢竟已經把攤子撐起來了,還成功出品了一批合格的產品。
這就說明生產已經上了軌道。
那麼寧衛民作為生產社的實際出資人,以及買斷了所有產品的唯一客戶。
要求生產社的職工們臨時加加班,用現成的東西趕出兩個急用的產品來救場,也就不是什麼難事。
更何況憑藉初戰告捷的市場反應,寧衛民對高端工藝品的市場前景愈發看好。
在要求生產社職工們加班的同時,他還底氣十足的宣稱會繼續支持街道招工擴大生產規模。
並且還給當下每個職工按正式工和學徒的區別發了二十元、十元不等的獎金,以作鼓勵。
於是乎,生產社的職工們就更無怨言了。
反而被他煽乎的熱血澎湃,鬥志昂揚。
無不認為來自外企的新後台果然財大氣粗,資金雄厚。
生產社應該不會重蹈覆轍,輕易倒下了。
所以英國夫婦的問題還真不是什麼緊要的問題,小魏和小孟的工作紕漏,很容易就被彌補上了。
真正的問題,反倒是一鳴驚人的料器和仿生瓷的豐厚利潤上,寧衛民應當如何面對新的局面,協調與均衡各方各面利益需求。
不用懷疑,首先明確的一點是,懂得利益與人分享是一個商人必須具有的素質。
要知道,商場裏有一個「811」的利益分配的原則就很能說明問題。
那是商場中,大多數人已經達成共識,都比較認可的一種分配模式。
這個分配原則是怎麼回事呢?
就是說如果一個商人賺了十元錢,就要有八元錢分給關係戶。
然後一元錢分配給身邊掌握機密的幕僚們。
最後剩餘的一元錢才能裝入自己的口袋。
看似不公平,但其實很公平,因為這些錢都是用來培養生意場上的利益同盟的。
一個商人也只有利益同盟足夠強大,才能保障他心無旁騖,順風順水的賺錢,遇難呈祥。
否則他的事業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很容易敗落得無影無蹤。
說透了就是一句話,生意的利益並不在於多少,而在於平衡。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總說「吃虧是福」的根本原因。
所以說心裏話,其實寧衛民一點都不排斥別人沾他的光。
只有財散,人才能聚,人聚了,財才能再來更多。
這才最理想的商業運轉方式,能細水長流的良性的循環。
不過蛋糕畢竟是有限的,那麼基於實用性的原則。
給誰不給誰,給誰多些給誰少些,就成了一個帶有技術含量的選擇題。
給的對象要是不對,於自己事業毫無幫助,或者幫助不大。
那屬於智商欠費,白白吃虧。
分配方式如果不合適,又是情商不過關。
不但沒法取悅合作夥伴,讓人家承情。
反倒還會起反效果,大大的得罪人呢。
至於眼下這件事該怎麼去做。
毫無疑問,找上門來跟寧衛民開口的劉主任,他的要求肯定是要優先要滿足的。
這不但是因為天壇園方是寧衛民深度合作夥伴,彼此的利益牽扯太深了。
寧衛民想辦任何事兒,無論於公還是於私,都需要天壇園方的鼎力支持。
更為關鍵的是,其實寧衛民本身也早就惦記着,能藉助天壇公園的零售渠道,把自己獨家的工藝品賣遍整個園區呢。
而不是像如今這樣,他僅僅守着一隅之地,坐等外國人溜達到這兒自投羅網。
其實寧衛民之所以一直都沒開口,除了忙飯莊的事兒以外,也是在等一個合適機會。
事情總有個輕重緩急嘛。
他原本是想着飯莊辦成了,其他的事兒再慢慢的一步步的來,也不算晚。
沒想到劉主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