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三進院
東四四條五號院,寧衛民這一趟真是沒白跑。
在各家住戶的熱情簇擁和主動配合下,摸底工作進行得卓有成效。
他不但把二進院分住北、東、西的三戶人家,里里外外、仔仔細細都看了一個遍。
大致統計了一下這幾家住戶的住宅面積、人口,了解了一下他們各家的基本訴求。
等到再去三進院看房時,他甚至還順便化解了一樁派出所都沒轍的鄰里矛盾,及時平息了一樁差點成真的流血事件。
敢情三進院的住房條件比起二院來,可要緊張許多了。
畢竟這個四合院最早的主人,只是個普通的閒散宗室,並不是什麼親王、郡王、貝子、貝勒。
所以他這個三進院,和真正王府、貝勒府的三進院完全不能比,只是一個小小的後院。
起不了樓,蓋的是一排七間,與前院維度等寬的北房,作為家中女眷的住所,專業術語叫「後罩房」。
如此一來,少了東、西兩排廂房。
住這裏的三家人,人口雖然和二進院差不多,房子的朝向也不錯。
可住房面積卻要擁擠許多,幾乎和扇兒胡同2號院一樣的困難了。
而且這三戶人家也沒辦法平均分配這七間房啊。
劉家和馬家晚來了一步,都只落手裏兩間房。
唯獨姓郝的這家人來的早,跟房管所要走了三間房。
偏偏劉家和馬家的孩子都挺多,一個仨兒子,一個兩兒兩女。
而郝家人口最少,底下只有一對兒女。
這一切,便都為日後的鄰里矛盾埋下了隱患。
但凡是經歷過那個年月的人都應該清楚,1976年對於住平房的京城人是個難以忘記的關鍵年份。
因為鬧地震的原因,以及受應屆畢業生不再下鄉的因素影響。
京城幾乎所有胡同,都在這一年,開始蓋起了自建房。
東四四條五號院的鄰居們當然也不例外。
一進院和二進院的住戶們,因為房子大,也就是蓋一下雜物棚和小廚房。
三進院的劉家和馬家卻是不能不絞盡腦汁湊材料、佔地方,為長大的兒女張羅住房。
這個院裏就只有郝家屬於例外。
這一年,郝家的閨女嫁人走了,姑爺家也不缺房。
郝家父母覺着日後哪怕兒子大了,即便再娶媳婦,房子也足夠住的。
所以就沒像劉家和馬家那樣跑馬圈地。
其實他們要蓋自建房再方便不過了,他們家門前就是後院的花池子。
這塊地方足可以蓋起兩間十幾平米的自建房的。
可郝家人還是更想保留這塊地方增加點生活的悠然情趣。
在此處種種花草啊,搭一個葡萄架啊,到了夏天乘涼用。
結果沒想到,同院的劉家和馬家,因為孩子忒多,即使都蓋了小房。
等到知青大批量返城開始,還是越來越感到房子不夠用了。
就這樣,劉家和馬家都惦記上了郝家門前的這塊地了,想在這兒蓋自建房。
今年春節後,一起跟郝家來打招呼。
這說起來肯定是於理不合的。
京城的大雜院,有諸多不成文的處事準則。
最關鍵的一條,是不能損人利己,給鄰居添麻煩。
修小房雖然是各家自己的事兒,但只能在自己家房前、房後、牆裏牆外圈地建房,不能遮擋鄰居家的陽光。
不要妨礙院裏人走動,別離人家窗戶太近,別妨礙院裏人去公共水管子接水,洗衣。
郝家當然是堅決不同意。
可這劉家和馬家也是實在是沒轍,不得不聯起手來脅迫郝家答應。
三家人因此吵了起來,甚至還動了手,鬧到了派出所去。
民警自然該批評批評,該教育教育。
但話說回來了,清官難斷家務事。
何況自建房這事兒連房管所都管不了。
礙於客觀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