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富人區
很顯然,在東四四條五號院的交易上,寧衛民因為靈魂與時代脫節,又鬧出了笑話。
他真是怎麼也沒想到,這年頭連樓房的承租權都能買個一兩千塊一間房,平房的產權居然能賤到這個地步。
可這偏偏還就是事實。
在去看房的路上,寧衛民是通過跟呂所長有一搭無一搭的閒聊,大致搞明白這裏面的情況。
敢情私房政策,由於國家才剛放開很短的時間。
所以為嚴防私房主借房取利,管控措施難免有些過度。
按照國家現行給房屋評價辦法,指定的交易價格確實存在與市場的實際需求相悖的情況。
城區房屋價格交易水平,比房屋實際建築成本約低百分之五十以上。
甚至連買方和房主達成共識,私下裏多給房主些錢都不行。
這種行為如果被房管部門發現了,那不光要罰款,而且房產交易也會作廢的。
再加上一個租戶難以騰退的問題,始終讓人頭疼難解。
這就導致真正負責私房產權交易的房管所門口一片冷清。
當下壓根沒有人能夠從這種交易中經手賺錢的。
相反,還別看公房交易是法律盲點,也不受法律保護。
但因為這種交易過程是透明的,一手錢一手房。
還可以由着人開價,且不存在租戶不走的問題。
反倒是換房站門口,天天惦記怎麼倒賣公房的人成群成堆。
這就是市場的選擇,利益使然啊。
看似不可思議,實則順理成章。
另外也得說,老太太要賣的這房子是真不錯。
各方各面,都遠比寧衛民想像中還要好很多。
甚至還沒親眼看見房,寧衛民只是把車一開進四條的胡同,就明顯感受到了這裏房子的不同因為胡同和胡同也是不一樣的。
在建國之後,因為人口遷徙,城建需要等實際問題。
京城大部分的胡同或多或少都因為加蓋廁所和電線杆,有人工拆建、改造、修繕的痕跡。
尤其是作為應急措施,政府還一度鼓勵過見縫插針的自建房,以及通過「接、推、擴」工程,增加原有住房面積的舉動。
對於胡同的原貌影響和破壞更大。
像馬家花園所在地的魏佳胡同還算好的呢。
可原有筆直的胡同,也因此路面距離縮小,過去胡同的老樹都被砍掉了。
電線杆和廁所的安置完全是凌亂無章的。
其他的地方就更別提了。
越是居住人口多的胡同,街面就越發凌亂,牆面就越發顯得破敗。
因為好多居民家裏沒地兒,都愛把用不上的雜物擺在外面。
街面上的牆體因為走來過往的人多,破損程度自然就嚴重。
這都是現實生活的客觀條件使然。
可反過來,過去高門大戶集中聚居的地方卻不大一樣。
要知道,本身在解放前,這些府門,或是宅門,就修好了自家的廁所。
用電設施也是鋪設好的。
而且到了解放後,這樣的房子,也是大機關、大單位入駐。
以及高級幹部、社會名流搬家進來的情況較多。
因此像這樣的地區,不但依然保持了富人區人口低密度的特性,也更能夠得到房管部門充分關照。
所以無論胡同風貌,還是在胡同中存在的大量四合院建築都基本保持沒變。
而全長七百二十六米,寬七米,形成於元代的東四四條,恰恰就是這樣遍佈着高門大戶的一條胡同。
這裏的古槐共有二十六棵,全部為百年以上。
精美的門樓一座挨一座,足以顯示出這些宅邸過去都不是一般的人家。
比如說胡同西部的八十三號院,至今還完好的保留着明清的造幣機構,戶部寶泉局的東作廠。
而八十五號那座完整的四合院,據呂所長說,當初就是戶部寶泉局東作廠總監管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