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寧衛民還真是有點認知錯位,過于謙虛了。
大概是上輩子當了太長時間的小老闆了,經濟賬還是按上輩子的算法,他犯了刻舟求劍的毛病。
哪怕直到這會兒,他也沒能完全正確地認識到自己價值幾何。
首先,這可是八十年代啊,受益於貿易全球化的許多經濟體才剛剛崛起。
從世界範圍來看,貧富差距遠沒三十年後那麼嚴重。
這個時代,連擁有百萬美金的富翁都很受尊敬,擁有千萬美元的富翁自然更為人崇拜。
而且哪怕美元正在極力貶值,可一美元購買力和二三十年後的一美元也絕對不能畫等號。
如果從通貨膨脹的角度出發,當前的一美元放在2020年,起碼得乘三才能相當。
也就是說,寧衛民今天股票和房產的總和,已經相當於在2020年的一億美金了。
其中他的證券資產又佔了一大半的比例,今天的兩千萬美金,差不多相當於2020年的六千萬美金。
這絕對不是什麼無關痛癢,可以隨意忽視的小錢兒。
普通的日本散戶,就是一千個加在一起也未必能頂得上他一個。
所以對於日本任何一家證券公司來說,寧衛民都是值得下大力氣爭取的優質客戶。
當然,如果放眼整個野村證券中央區營業部的客戶,特別是跟那些中型企業以上的法人客戶一比。
寧衛民的資產規模就顯得有點少了。
確實如他所想的那樣,他也要排在一百名之外了。
但這個問題並不能這麼簡簡單單的來衡量。
因為投資的風險喜好是有區別的。
那些企業的法人客戶追求的是穩健投資,他們的資金配置最先考慮的肯定是風險。
那麼資金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用於購買的債券、基金和信託產品。
像股票和期貨這類的高風險高收益的品種,僅僅是他們投資種類中的一小部分。
其次,日本國情還有點特殊性呢。
日本在戰後的特殊國際地位,讓重新壯大起來的日本企業面對外國資本,始終惴惴不安。
於是日本企業在六十年代後期,就發明了「穩定股東」的做法。
即在資本自由化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外國資本入侵,或被意外資本吞併。
企業從市場上大量吸收浮動股,然後讓有交易聯繫的銀行、商社、鋼鐵公司等關聯企業的法人持有這些股票,並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出售。
這樣一來,法人持股比率提高,法人之間的相互持股促進了行市平穩。
就漸漸形成了日本特殊的「法人持股結構」。
也就是說,這些日本企業法人手裏的股票,大部分只是為了股權穩定存在的。
雷打不動,極少情況下才會發生交易,還多是增持,減持就更罕見了。
所以證券公司能從這些企業法人客戶手裏的賺到的佣金就有限得很。
想從他們手裏掙到大錢,只能靠幫助這些企業融資,不斷發債、擴股才行。
可寧衛民不一樣啊,他要求少,動靜大,就是單純奔着投機來的。
對證券公司來說,是屬於含金量極高,具有高風險偏好的客戶。
他不買債券、不買基金,只進行股票交易。
而且買的還不是藍籌股,偏好股性靈活的小盤股,還喜歡加融資槓桿。
儘管他交易次數不多,在野村證券開戶的半年時間裏,只買過兩次,賣過一次。
可他每一次都是滿倉操作,實際交易額已經積累到二十億日元了。
不只給野村證券貢獻了一千四百多萬円的佣金,還給野村證券貢獻了一千八百四十萬円配資的利息。
對於野村證券來說,寧衛民這樣的客戶才是最討喜的,重要性起碼得按其資產規模乘五來看待。
這麼一來,那寧衛民實際排名自然要提前,差不多就能進營業部大客戶名單的百名之內了。
這還不算完,最後也別忘了公與私還有區別呢。
第一千零三章 八格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