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上的人應該是非常務實的。
要麼圖名,要麼圖利,要麼希望名利兼收,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兒。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像寧衛民這樣不圖名,不圖利,信奉「好漢護三村」,只想腳踏實地為家鄉父老做點實事的人,無疑是當下極其少見的異類。
他的風骨多少已經有點接近那位開辦胡慶余堂的商界前輩了。
哪怕張士慧這樣只為邀名露臉的主兒,也算得上是商人里的良善之輩了。
不過說實話,像他們這樣的行為,在過去是很普遍的。
因為這其實恰恰就是華夏商人和西方商人最不同的地方。
華夏人心裏有家國情懷,追求的是能夠和睦相處的生存環境,哪怕商人也是如此。
只是華夏經歷過翻天覆地的巨變,商業傳統出現了歷史性的斷層,如今這才顯得希罕了。
誠然,也正因為如今華夏內地商業環境需要重塑,什麼千奇百怪的現象都有。
有人不圖利,不圖名,甚至也不願意做事,費盡心機就想弄一個與外方「合資」的名義。
這也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的事兒,即便是三十年後的人們也是絕難想像的。
寧衛民就遇到了這樣連他都要瞠目結舌的怪事。
在把「慧民讀書社」的事兒規劃好了大致計劃,甩給了張士慧去執行之後,寧衛民就抽身去忙別的事兒了。
畢竟花錢容易賺錢難,他有心做公益不假,但這份善舉也是需要經濟實力才撐得住的。
不去開源哪兒行啊?
還是得繼續奮鬥啊。
何況無論公事還是私事,好多事都需要他操心呢,自然不可能守着這一個書店浪費時日。
於是按照輕重緩急,寧衛民接下來就聯繫了輕工局的李處長。
打算先推進拉杆旅行箱的合作項目,把這件事敲定再說。
寧衛民和李處長是今年春節過後在飛往東京的飛機上遇見的,很有點風雲際會的意思。
彼此間既可以算得上有緣,也可以說算得上投緣。
當時這位代表輕工局出國考察李處長,在下飛機取行李的時候,一眼看見寧衛民一行人使用的拉杆旅行箱,直接就被震驚了。
在他眼裏,這樣的旅行箱是是如此的漂亮,是如此的便捷,誤以為是最先進的外國產品。
之後一打聽不要緊,居然獲知是寧衛民發明的新產品。
這對他來說簡直不可置信,當場就表示出強烈合作的意向,顯示出了極高的熱情。
別說,臨回國時,李處長還真的去了寧衛民的大刀商社拜訪過。
雖然彼此接觸時間很短,但眼見為實是最能增進信任感的。
當大致了解了一下大刀商社的經營狀況後,以及拉杆旅行箱在東京供不應求的情況後。
李處長就毫不猶豫地把這個合作項目定為他回局裏交差的最優之選。
而等到李處長回國後,他也顯然一直在盡力促成此事。
實際上,在銀座的壇宮開業後不久,寧衛民就在東京收到了李處長發來的傳真。
李處長告訴他說,局裏已經基本批准這個項目了,希望他找個時間儘快回內地,與之商洽具體合作條款。
所以這次寧衛民歸國,對於雙方合作達成,無疑是抱有極大期許的。
為了與李處長的再度會面,他可以說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不但帶來了從東京購買的禮物,詳細的產品資料,樣品和圖紙,還準備好了支票。
只要考察完畢,選好工廠,談妥條件,他馬上就可以給付款項,讓工廠開工。
尤其頭幾天見霍司長的時候,他還從霍司長的口中了解到一個驚人的消息。
在東北的SY市,虧損已達十年的一家國營企業!
負債額超過全部財產三分之二的防爆器械廠!
剛剛宣佈倒閉了!
這在十年後不是個問題,但在這個年代,卻屬於打破先例之舉,非常讓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