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味?女人的味吧?老實說,你這車上,坐過誰的?」許玫敏感了。
「哎呀,就你我都拿不下,還敢拉其他人?我怕魚味熏着你,給車上噴了香水的。」
武傑所說的「拿不下」,其實許玫知道。兩人在黑暗中,武傑作為一個年輕男子,手腳當然不老實,那是情激之下的自然動作。當然,被許玫制止了。要知道,有些界限,一旦越過,就沒辦法回來了。
其實,許玫是故意一問。這種大路貨香水味,她當然聞得出來。稍微講究的女生,肯定不會用這種香水。「我爸也釣了好多魚,有鯉魚,也有雜魚,我媽把它們整理了掛起來,準備搞醃魚了,一時間太多了,吃不完的。」
兩人都明白,兩位老頭子,現在以此為樂,當然不能說他們釣多了。
到了店子裏,吳老師開始講課了。他燒的豆瓣鯽魚,雖然是傳統的川菜,但一直受人歡迎。別人都說,所有廚師都會燒這個菜,但他燒的,總有些不同。
「我的豆瓣不同嘛。你們買的是街上那種塑料瓶裝的郫縣豆瓣,我用的,是李老師親自做的,當然有所不同。」
說到魚,冬子也有興趣。他記得,當年父親在世時,過年總要燒一條鯉魚,但如今,容城這個魚米之鄉,吃鯉魚的人少了,大多數,都吃想類似的草魚。更多的,是以鯽魚和武昌魚的天下。
恰好,許玫與武傑,也有這方面的疑問。於是,吳老師,就開始了他的話題。
「對啊,過去,中國人在最隆重的場合,是以鯉魚為貴的,怎麼到今天,這個習慣被改了呢?其實,這是與我們飲食發展的結構性變化有關的。這一點,在國外更明顯,他們不吃這種生活在水底里的魚,把鯉魚類似的,包括草魚、鰱魚等,統稱亞洲鯉魚,他們不吃。但這些魚生存與繁殖能力太強,佔滿了他們的水域,還成災了,還想讓中國人過去吃它呢。」
這個,大家在電視上看過,於是,聽吳老師講解的興趣,大為增加。
中國人賦予了鯉魚很多喜慶吉祥的寓意:年年有餘、富貴有餘、鯉魚躍龍門
在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傳統的節慶喜宴上,鯉魚更是必不可少的。
就連北方的沿海城市,以前市場裏很少有經營淡水魚的,間或有一兩家,基本都是以鯉魚為主。
前兩年美國「亞洲鯉魚」泛濫,就有調侃喊話說,中國人應該幫忙去吃掉一些。
調侃終究是調侃,且不說美國鯉魚適不適合食用,就在中國人自己的餐桌上,鯉魚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低。
三文魚、鱈魚、鰈魚、鱸魚、草魚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吃鯉魚,大概只剩下儀式感了。
鯉魚,吉祥如意的化身。鯉科鯉屬的一種魚,原產於亞洲,現在已廣泛分佈於全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並被大量的人工養殖。
鯉魚最早自中亞傳入中國,並很快受到了中國人的認可和喜愛,並賦予它吉祥如意的涵義。
大胖娃娃抱鯉魚,是中國最常見的年畫素材。在詩經?陳風?衡門中有這樣的詩句:「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吃魚何必一定要黃河中的魴鯉,娶妻又何必非齊姜、宋子不可?齊姜是當時的絕世美人,而宋子則代指貴族女性,鯉魚與她們並稱,可見地位之高。
就連孔聖人也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孔鯉」。
隨後的千百年,鯉魚在中國的地位一直不低,尤其是唐代。
因為「鯉」與國姓「李」同音,唐玄宗時期就禁捕鯉魚,同時這種鯉魚崇拜,也傳到了日本,日本人也開始將鯉魚作為吉祥物。
最有標誌性的就是鯉魚旗。日本每年的5月5日是男孩節,有男孩的家庭會掛出黑、紅、藍三種顏色的鯉魚旗,分別代表父親、母親和男孩,表達父母望子成龍的期待。
而在中國民間,鯉魚也有同樣的寓意,那便是「鯉魚躍龍門」了。
蠕范?物體一書中寫到「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便是「鯉魚躍龍門」的諺語,說的就是黃河的鯉魚跳過龍門後(壺口的晉陝大峽谷的最窄處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