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查耶納伽爾國,《明史》稱之為「西天阿難功德國」,是不是一下子就牛叉起來?
它的建國過程,適合拍成電影,因為非常具備傳奇性。
卻說,元末時期,印度教國家,紛紛被綠教所滅,只剩零星小國殘存。
兩位流落民間的王子,拜印度教隱修者為師,帶領備受壓迫的印度教徒,掀起了反抗綠教的戰爭。中途,兄弟倆雙雙被俘,甚至因此改信綠教,臥薪嘗膽之後再次起兵。
終於,憑藉大量教徒支持,兩位王子重建了印度教國家。此後南征北戰,幾乎統一南印度。他們剷除地方邦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制度,宣佈宗教平等政策,所有宗教都可以在此自由傳播。
如此興盛近百年,連續出現三個昏君,大臣篡位,改朝換代。
新王朝得位不正,地方軍閥蜂起,政治矛盾激化,國家一分為七。分裂出的六個小國,全部綠化為敵,將信奉印度教的維查耶納伽爾國團團包圍。
這麼說吧,除了維查耶納伽爾國,如今整個印度地區都屬於綠教勢力。
二十年前,克里希納·迪瓦·拉亞開始親政,這位年輕的國王竟是雄主。積極通商,緩和宗教,中央集權,一掃國內頹勢,還將北邊的巴赫曼尼蘇丹國,用武力活生生打成自己的屬國。
大明水師敢悍然出兵,除了八省大旱的推動,還因為這位雄主病死了。
衰弱腐化百年的國家,一個雄主能真正中興?或許可以,但二十年太短,雄主也死得太早,三十多歲就突然暴斃。
強行壓制的內部矛盾,雄主一死,瞬間激化。
大臣們忙着清除異己,新任國王也在拼命抓權,地方領主不聽中央政令。甚至有人鬧着「清君側」,宣稱前任國王死得不明不白,號召地方領主聯合起來給那位雄主報仇。
三千大明水師士卒,一萬二千天竺棉會軍隊,登陸之後勢如破竹,一口氣攻佔十七座城市。
你可以想像成印度版的「倭寇」入侵,這個國家的主力部隊,全都駐紮在北方邊境,南方地區一直歌舞昇平。突然間,大明賊寇從海上殺來,攻擊他們富庶而虛弱的南方。
而中央新君繼位,皇帝正忙着跟朝臣搞「大禮議」,北部邊境還剛剛發生大旱災,那裏的主力部隊都在進行鬧餉活動。
活脫脫的嘉靖朝翻版!
但大明侵略者,可不是各自為戰的倭寇。他們在海上擁有大炮巨艦,登陸部隊多達一萬五千人,兵分三路之下,直接把維查耶納伽爾國的南方殺穿。
真殺穿了,從東部沿海登陸,一直殺到了西部沿海。
坎納諾爾港。
一群葡萄牙殖民士兵,傻傻看着大明軍隊,他們有點搞不明白,對方怎麼會從西方陸路而來。
「準備戰鬥!」
城堡內的葡萄牙守軍,紛紛大喊,驚慌失措跑到戰鬥位置。
滿正之子滿勇,是南路大軍統率,麾下帶着五千士卒,還有就地招募的八千印度輔兵。說是輔兵,其實都是抓來運輸物資的印度賤民,除了腦子不好使,這些賤民還蠻聽話的,給口飯吃就不會想着逃跑。
城堡大門打開,一個葡萄牙軍官,帶着一個扈從騎馬而出,奔到大明水師陣前:「這裏是葡萄牙城堡,請貴軍遵守《馬六甲協定》,立即撤離坎納諾爾!」
滿勇年輕氣盛,腦子裏全是肌肉,都懶得跟對方講理:「要麼打,要麼滾!什麼《馬六甲協定》?馬六甲都快沒了!」
馬六甲國,確實快沒了。
其首都馬六甲城孤懸海邊,很難對後方進行有利控制。大明移民不斷侵蝕土地,遍地種植煙草和糧食。其陪都柔佛城,幾年前就成了太監朱英的駐地,附近到處都是南下淘金的移民。
偏偏還懷璧其罪,馬六甲城位置特殊,滿正和寧搏濤一直想拔掉。
馬六甲那位年輕國王,也深知自己的處境,正打算放棄馬六甲和柔佛地區,將首都搬去海峽對岸的蘇門答臘島。
說回眼前。
坎納諾爾的葡萄牙城堡,是十多年前建造的,不但修得堅固無比,而且足足駐紮了1200人。
眼見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