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王淵帶來的蝴蝶效應,達延汗直接在應州之役陣亡,其直屬的察哈爾部主力死傷慘重。
這就引起一系列變化!
右翼蒙古提前十年,把左翼蒙古趕出漠北,察哈爾部也因此提前東遷。
達延汗第四子阿爾蘇博羅特,又稱我折黃台吉,原為土默特首領,因爭權失敗變成永謝布首領。
永謝布部雖然屬於右翼蒙古,如今卻成為左右翼蒙古的緩衝勢力。只因首領阿爾蘇博羅特,是蒙古大汗(左翼)和副汗(右翼)共同的四叔,並且他的實力還相對較弱。
阿爾蘇可謂是兩面逢源,前些年的時候,夥同右翼蒙古侵略大同、延綏。在大同接連吃癟之後,又夥同左翼蒙古入寇萬全都司,今年更是結伴一起去打朵顏衛。
鄂爾多斯、土默特兩部覆滅之時,可憐的朵顏衛也沒了。
如今,整個東北平原,皆被左翼蒙古佔據,比歷史上提前了十五年。究其原因,是朵顏衛被王淵打殘了,左翼蒙古也被王淵打痛了,左翼蒙古在西邊吃癟,只能跑到東邊來撒野。
阿爾蘇凱旋而歸,心情非常愉悅。
雖然打下來的東北平原,阿爾蘇沒撈到地盤,卻分得許多牲畜和人口。同時,察哈爾部願意讓出烏蘭察布,作為永謝布部的新草場,永謝布部的地盤幾乎直接翻倍。
時間挺倉促的,阿爾蘇帶着牲畜和人口趕路,想要搶在冬季到來之前回到轄地。
「萬戶!」
十多個永謝布騎兵狂奔而來,驚慌報信道:「土默特部被漢人偷襲,老把都已經戰死了,有兩千多土默特騎兵來投奔我們。」
一聽就知道是過時的消息,這屬於第一撥報信者。
阿爾蘇沒有太當回事,只讓部下加快行軍。他甚至有點幸災樂禍,因為河套里的兩個侄子,一直對四叔不怎麼尊敬。他這個四叔,以前也在河套,還是土默特部首領,生生被兩個侄子給趕出去了。
老把都死了,活該!
阿爾蘇這次地盤翻倍,打算回去好生經營。若明軍能多去河套偷襲幾回,把副汗俺答也給弄死,說不定阿爾蘇還能順勢吞併河套。
又是數日過去,再次有信使趕來:「萬戶,河套被漢人搶了,鄂爾多斯、土默特兩部,有數千部眾來投靠我們。」
「河套沒了?」
阿爾蘇大驚,他只想明軍削弱兩個侄子,可不想明軍直接吃掉兩個侄子,慌忙問道:「明軍來了多少人?」
信使搖頭道:「說不清,一些說兩三萬,一些說七八萬,還有一些說漢人三十萬大軍。」
阿爾蘇終於急了:「留下一千騎,繼續押送牲畜和人口,其餘勇士都跟我趕回去!」
永謝布部,出動了八千騎,跟着察哈爾部一起攻打朵顏衛。這幾乎等於精銳盡出,他家裏剩下的那些騎兵,戰鬥力遠遠不如大明邊鎮騎兵。
又加速趕路數日,信使再次來報:「萬戶,麥胡圖(宣德衛)被漢人佔了!」
阿爾蘇臉色劇變:「全軍只帶五天口糧,快快跟我回軍!來人,去告之察哈爾諸部,就說永謝布部向他們求援。」
求援是無用的,左翼蒙古剛剛覆滅朵顏衛,把整個東北平原給佔了。一來人困馬乏,二來忙着遷徙,三來冬天將至,怎麼可能有空來救援永謝布部?
……
宣德衛故地,又是涼城縣,蒙古人稱為麥胡圖,意為「枳芨灘」。
枳芨草是一種植物,抗旱耐旱,如果草原退化為沙漠,那它就是最後一批枯死的。這種草,牛馬都不吃,但可以用來編制,對蒙古人而言,枳芨草相當於柳條、竹篾的作用。
宣德衛坐落於岱海盆地,南有馬頭山,北有蠻汗山,三面環山,一面靠水,易守難攻。
岱海屬於鹹水湖,還能煮鹽,北魏時名叫「鹽池」。
這個地方非常重要,只要明軍佔領下來,就卡死了河套東邊的一半通道。而另一半通道,在大同左、右故地。
從河套東出麥胡圖,有一條寬約數百米的谷地。
永謝布部害怕明軍殺過來,提前組織漢人農奴,從山裏搬來土石塊,想要在此構築一道屏障
566【草原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