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士子爭論之時,另一間房的朝鮮人,也喝着酒在側耳傾聽。
如今的朝鮮國王,乃中宗李懌,就是電視劇《大長今》裏那位。
李懌自認為英明神武,還品評明朝歷代皇帝。
他說朱棣動輒誅殺大臣,連個藉口都不找,還崇信佛教,不是什麼聖主。又認為明宣宗大造宮室,靡費無度,也不是啥好皇帝。還說後來的嘉靖剛愎自用,啥事兒都管,動輒對諫臣施以重刑,導致言路阻塞。
其實,李懌自己也大造宮室,喜歡研究鍊金術和命課學,他跟明朝皇帝有啥兩樣?
這貨依靠政變搶了兄長的位子,先天就有政治缺陷,無法擺脫「反正功臣」的制約。他連自己的妻兒都保不住,一旦敢跟群臣做對,必然落得與兄長同樣下場——被流放之後賜死。
就這種孬貨,雖然對大明表現得無比忠誠,每年都派使者入朝進貢,暗地裏卻讓使者打探明朝虛實。
打探個鬼啊!
倒是這些探子回國之後,將所見所聞寫在《李朝實錄》裏邊,讓中國史學家可以看到一個更真實的朱厚照。
今年的朝鮮使團頭領叫柳湄,名字起得挺妖嬈,其實是個糙老爺們兒,乃朝鮮的兩班官員之一。
一個使團成員推門而入,呈上一摞報紙說:「柳參判,今年非但有邸報,還有一種《物理學報》。京城百姓,人人爭而購之,其所載《倩女幽魂》,更是在北京蔚然成風。」
柳湄問道:「就是樓下說書人口中那個故事?」
「然也!」使團成員回答。
柳湄又問:「朝中虛實如何?」
使團成員說:「群臣以首輔楊廷和為主,但也有許多官員,對楊閣老頗有微詞,楊閣老不是很得人心。翰林院侍讀學士王淵,今年更加受寵,皇帝帶莊妃親自登門慶賀他的婚禮。另有邊將江彬,被皇帝收為義子,改名朱彬,異常跋扈。」
「太監呢?」柳湄問道。
使團成員說:「太監沒有以前那麼得勢了。」
柳湄笑道:「看來明朝皇帝吸取教訓,不再信任太監。」
在劉瑾弄權之時,朝鮮使團很尷尬。他們有什麼事情,都得先跟太監李珍交談,再由李珍去拜見劉瑾,通過劉瑾向禮部下令,如此才能完成出使任務。
使團成員又說:「北京士林,興起一物理學派,尤以國子監和順天府學為主,『物理社』成員已經多達百餘人。便是沒有加入『物理社』的讀書人,也愛談物理大道。譬如首輔之子楊慎,就在《物理學報》發表過實驗文章。」
柳湄不解道:「何謂物理?何謂實驗文章?」
使團成員吞吞吐吐說:「我也不是太懂。這物理之學,好像源自朱子理學,又說是王門心學一支脈耳。物理學派門徒,講究通過觀察、實驗、總結,了解天地萬物之真理,從而體察世間天理。他們常有奇談怪論,說大地和月亮都是圓球,月亮繞着大地旋轉,大地繞着太陽旋轉。還說物有三態,曰:氣態、固態、液態。人亦有三態,曰:神態、體態、儀態。」
物理學派,已經自發出現哲學理論完善者。
妥妥的跑偏了!
那些傢伙不好好做實驗,非要把物質三態跟人聯繫到一起。
說神態是一個人的靈魂狀態,主導思想、道德、性格等等;體態即一個人的生理狀態,主導身體健康、年輕衰老、力量強弱等等;儀態是一個人的氣質狀態,受魂態與體態影響,從而表現出雍容、剛健、猥瑣、木訥等各種氣質。
人最初只有靈魂,即神態。
獲得父母精血降生,便有了體態。不斷吸收物質(吃喝)和精神(學習)能量,體態變得越來越好。
吸收能量的好壞與多少,形成每個人不同的氣質,於是儀態也因此出現。
這跟朱熹的理論有所不同,於是大家又完善修改。說每個人的神態(靈魂),初始皆為聖人狀態,降生時吸收的精血能量駁雜,導致天性與良知被埋沒,需要不斷追求天理來恢復。恢復得越好,則體態與儀態就越接近聖人。
如此理論,是剛考上舉人的王晹搞出來的。這貨的本經是《易經》,就喜歡玄之
228【半步聖人與三態論】